馬來西亞向來標榜擁有自然美的環境,沒有地震颱風。蕉風椰雨,加上碧綠海邊的細白沙灘,曾吸引不少國際旅客與投資家的青睞,然而自約十年前起,被一波又一波的煙霾襲擊後,彷彿成了暗疾纏身的姑娘。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馬國的藍天便經常會呈現一片片薄紗,白濛濛的霧氣籠罩著大地。最初人們還不以為意,認為那是大氣變化而使霧氣加重的現象。但是,經過三、五天後,白濛濛的程度愈加厚重,而且空氣中的乾燥與有燒焦味的感覺愈加明顯時,人們才醒覺,那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煙霾。

指數評定空污程度

馬國自1990年代開始,每年都有程度或大或小的煙霾,籠罩在馬國上空與大地。其中以1997年煙霾影響層面最廣且深,不僅馬國與新加坡首當其衝,幾乎東南亞半壁江山都被殃及。當時為期約五個月的煙霾蔓延與擴散,使這地區的經濟損失估計約68億美元,其中以旅遊服務業受創最巨。

其後,1998、1999及邁入21世紀的2005年,至少有五次規模廣泛而嚴重的煙霾出現。這些煙霾肇發源頭主要在印尼蘇門答臘或南加里曼丹島內,加上西南季風的吹襲,因此毗連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汶萊居民都在無可奈何情況下蒙受身心的折騰。

煙霾來臨總在乾旱天氣裡,不客氣地盤踞十天半個月,或者斷斷續續耗上一、兩個月,讓人們在這段時間內都生活得像個病情不穩的白內障患者般,嚴重時只能望見50公尺以內的物體,每天都只見到白濛濛的景色,呼吸時附帶聞上焦味,日復一日生活其間,多少人身心受到無法申訴的鬱悶、生理上原本可以承受的隱疾,如哮喘、高血壓等,也都被激化或加重。

環境部曾釐定數字,說明煙霾時期各階段的空氣污染程度。這些數字是由全國各地設立的各階段空氣監測站所測定發布,旨在讓人們瞭解當日空氣污染情況,以便自我加強防範。 數字代表的污染程度依序是:零至50代表空氣正常良好、51至100代表中等水平、101至200代表不健康水平、201至300代表非常不健康,301至400就屬於危險水平。

大型種植公司幕後作祟

空氣污染指數達到或超過400時,地區已進入緊急狀態,這個時候整片大地白茫茫,人心也惶惶。市面上除了必要的服務措施外,所有公私機構、學校都已關閉,農漁業與一切戶外活動都停止操作。人們只能窩居在戶內。這種局勢在東馬的古晉與西馬的巴生港口地區都曾發生。經歷過這種生活的人們,這樣的記憶恐怕一輩子都消滅不了。

今年8月,東馬的沙撈越州與沙巴州情況日趨嚴重。古晉地區空氣污染指數達150,屬於不健康水平。沙州副首席部長陳康南宣布該州要啟動警戒機制,以便應付可能面臨的惡劣局面。加強管制與取締戶外焚燒活動,違例者將被罰款3萬馬元(約值新台幣26萬元)及坐牢五年。衛生局已致函教育當局,要求學校停止課外活動。當局也準備130萬個口罩,必要時將分發給戶外工作者。

造成今日馬來西亞面臨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來自印尼森林野火。這個源頭又因複雜的外交政治與經濟關係,無法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只能期望印尼積極改善防範林火的辦法,而馬國及其他鄰近國家也都願意跟進協助,以期減少煙霾的次數與降低污染程度。

事實上,由於印尼政府自顧不暇,馬國與新加坡都曾主動派出救災隊伍,前往蘇島廖內省與加里曼丹內陸森林區的火源,竭力協助滅火。但有限的人力與設備畢竟難敵大自然的威力。

印尼的森林野火猖獗,一部分是因沼澤地帶的炭泥自燃肇發,另一些是自耕農燒荒種植引起。近年來,更因大集團的種植公司幕後作祟,有計畫賄賂小農燒荒,再整體購進種植面積,如此一來,可真是野火燒不盡,而且愈燒愈旺。這也就是為何近十年來,煙霾成了馬國與新加坡面臨的環境公害問題,有關問題也納入東協的區域檢討課題之內。

2002年,東協成員國便已簽署了一份「防止跨國界煙霾污染協定」,表明會員國之間必須攜手同心,互相支援以撲滅煙霾的火患源頭。但說歸說,真要實行,卻有千頭萬緒不知如何著手的難處。

只能祈求老天多下雨

馬國內部實行自救措施,十年前便成立「煙霾防治委員會」,由環境部、衛生部、消防局與教育部等多個部門的代表組成。但它的主要任務在防範國內的煙霾問題,作法包括提高國內巡視火源的效率,通過直升機或衛星偵察,一旦發現林火或焚燒時立即通知消防局,以便迅速行動、迅速撲滅。

至於遇上國外飄浮而來的煙霾,除了祈求老天多下幾場大雨外,在情況緊急時,也只能動用人造雨技術,以便減弱煙霾濃度。8月中旬,東馬古晉、詩巫等地區再度面臨空氣污染指數逼近200、能見度僅一公里的困境。馬國官方表示,將與印尼商討煙霾課題,尋求解決方案,這是標準的答案。沒有長遠措施,縱使受了教訓也無由改善。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九月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5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