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台灣文化協會在當時的天主教台北雙連靜修女學校(今靜修女中)舉行成立大會;八十五年後,文建會把這一天定為國民文化日。檢視其歷史,嚴肅中發現一有趣的現象,即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似乎,台灣史上第一個民間文化團體的出現,又為向來皆然的文化與政治之黏密關係,再添一史證。

從社會學觀點來看,政治(制度)是社會組織之一,文化是社會組織的結合物,二者關係本來就密切。原因在於,政治喜歡利用文化所特有之解放、引導和限制人類潛能的力量,而文化亦常依賴政治來加速和鞏固其影響力。

以台灣文化協會為例,她的誕生,實是台灣人,在當時日人高壓統治下,及經歷長達二十年的武裝革命均告失敗後,不得不為之舉措。目的應是希望,以相對溫和的社會運動,來繼續凝聚抗日力量。事實上,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後,即積極參與政治性活動,像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政治結社組織運動、地方自治改革運動等。最後,甚至催生出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

台灣文化協會既以「謀台灣文化之向上」為宗旨,從成立至改組,在短短不到六年間,透過辦報、讀報社、講習會、夏季學校、演劇研究會、電影隊及講座等方式,辦理各類文化活動。此固然讓台灣文化協會登上台灣文化啟蒙的地位,但同時所帶來的民族自決和台灣民眾黨的成立等,才是實質的政治目的與獲利。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運動,其間家庭、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交錯或結合運用,均為可能。但大凡與政治結合者,最讓人愛恨交加。簡單來說,這兩種情緒都源於政治介入所帶來的權力感與速度感;只是時間一久,雙方必然交惡,且非政治之一方總先力圖脫困。因為通常,喜悅僅短暫出現在初期立即效益發生時,若長期依賴發展後,必然產生複雜的負面影響。

對一個成熟的社會而言,文化與政治均宜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因為,文化追求多元發展,政治渴望建立一套制度。所以儘管雙方過去,在非常的時代,曾有過異常的邂逅,但終非永遠。接下來的應是,讓各自回歸常態,即在單純的基礎上,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現代文化工作者常有如上的呼籲,而台灣文化協會予今人的省思,似亦可從此處開始。

(作者為行政院文建會研究員,前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16/today-o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