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中信金控併購兆豐金涉有不法,副董事長辜仲諒被檢調限制出境,和裕隆少東嚴凱泰都曾名列兩岸最被看好的企業金童,又是台灣第一政商辜家苦心栽培的第四代「準王儲」,辜仲諒為何會落入這般處境?

事實上,會爆出這起震撼台灣金融圈的事件,中信金插旗兆豐金的手法有沒有爭議,都在其次;重點在於,中信金控想「吃」兆豐金,怎能背離當權者的意志,以為只要灑銀子,公股銀行就這樣任你「整碗端走」?

今年年初,中信金控對外宣告,已持有兆豐金百分之十左右的股權。但這項消息曝光後,「負面觀感」一直在社會中快速累積,台灣官股銀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必須都得讓「吳、辜、蔡」這類民間財團進駐?台灣其他家金控都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體質佳、資源龐大的公股銀行,最後總是這少數幾家超大金控集團蠶食鯨吞?

不過,當眾人強力批判中信金、台新金「意圖巧取」兆豐金和彰銀,最該追根究柢的,恐怕是所謂扁政府的「二次金融改革政策」。

二○○四年十月,總統陳水扁宣布了二次金改的目標,其中公股金融機構家數,由十二家減為六家;而金控家數則計畫在二○○六年底前減半為七家。期限和金控家數減半,數字很明確;但究竟要如何才能改善台灣金融體質,強化哪一方面的國際競爭力?整個行政體系、金融主管機關,從沒有一個清楚的說法。

包括陳總統本人,可能到今天都說不清楚,金控家數為什麼必須在今年底前減半為七家,又有哪一點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要找出這樣的理由,一時間不太容易,但要找到「符合當權者及大型財團的私人利益」,人人都可以舉證歷歷。

以專業評估,依金控體質、資產規模,及核心競爭價值、獲利評比,擅長企業金融的兆豐金,總資產二點一三兆,若真的能夠與資產規模逾一點四兆,專長消費金融的中信金合併,本來就是「好併好」,不是正符合二次金改的目的?

如果專業與併購財力兼俱,中信金控連三年獲得天下雜誌最佳聲望標竿企業金控第一名,又與第一家庭政商關係良好,中信金公開在台灣市場收購兆豐金股權就好,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冒險繞到香港偷吃兆豐金?金控併購的標準是什麼?背後到底有沒有借由「砍辜家」,與扁式貪腐劃清界線的政治算計?

有人認為,今年六月,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不惜與深扁色彩的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攤牌,似乎意在提醒,誰才是官股背後真正的主人。

商場老謀深算,卻永遠算不清政治權力的算計。辜仲諒是台灣新一代金融界菁英,就為了一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二次金改」政策,賠上辛苦經營四十年的企業形象,就連潛力無限的辜家王儲耀眼光環,從此也蒙上陰影,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誰,讓台灣賠上一個辜仲諒?

辜家精心栽培的接班人認了栽,百年第一政商的鹿港辜家,為了奇襲開發金,插旗兆豐金,賭上一籃子的「政商結構債」,卻也賠上整個社會觀感,政壇與商場,得失之間,永遠很難衡量。

http://www.udn.com/2006/10/18/NEWS/OPINION/X1/356308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