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德發起的每人百元捐款倒扁行動,是台灣人喜歡有快速答案的又一明顯例子。把每一環節的錯誤全歸咎於陳水扁,不正是將他視為「皇帝老爺」心態的反射?他包庇親信的封建手法,不正是被某些人「仰望帝王」傳統所寵恃而出?
要一個在位總統下台,必須有總統犯罪的確鑿證據而使其面對司法審判。要陳水扁下台的有效方法是,把所有弊案調查清楚,如果有確鑿證據直指陳水扁本身涉嫌,亦即總統觸犯刑法,國際壓力就可能危及他的寶座,又何須勞動台灣民眾?倘若檢調單位因故而「辦不上去」,責任該由誰承擔?檢調人員不也是民眾的一部分?
「倒扁行動」如果換成「亟力要求司法單位嚴懲不法」,這個群眾聚集的本身就會是個務實的有效訴求。集會數天之後群眾自動消散,不但不會造成後繼無力的尷尬,也讓司法敗類有與民為敵的顧忌,更是對盡職檢調人員最大的鼓舞。
倒扁行動應訴諸法律
民主國家允許民眾以正當的聚集行動提出改革訴求,或抵制某項法令或決議,然而以此要求民選在位總統下台,並不符合程序,更缺乏法律效力。只要陳水扁不犯法,沒人能以道德訴求讓他下台,因為道德指陳不構成法律上的「確鑿證據」。台灣更應思索的是:到底誰把陳水扁送上台?現任總統果真下了台,弊案將從此在政壇消失?因為一個失德的總統而讓全國行政遭受影響,是一個真正民主國家的表現?從長久以來台灣人的教養素質與社會風氣觀之,陳水扁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不稱職的民選總統?
德國向來被譽為思想家與詩人的國度,缺了德國歷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論述與作為,人類文明必有另番面貌。然而,特出的日耳曼民族為何先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為何讓英美專美於前,直到上個世紀中葉,始終無法徹底地完成政治啟蒙,成為真正的現代民主國家?今春出版的《德國歷史上文化的誘惑》,作者沃爾夫.雷彭尼斯提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認為:德國問題的根源在於日耳曼民族長期以來的一種災難性習慣—重文化而輕政治;甚至以文化代替政治,以文化的態度對待政治問題。
此種「德國人的政治冷漠靈魂」反映於納粹高層在面對災難時展現出的悲情造作。據說當德雷斯登被毀的消息傳來,希特勒密友、德國勞動陣線的代表Robert Ley卻表現得如釋負重,說:「終於結束了,現在我們再也不必為德國文化的標誌而牽腸掛肚了!」
雷彭尼斯更提到,毀掉一件文化藝術品對希特勒的打擊要遠甚於任何一個人口密集區遭到轟炸,這一點在納粹德國幾乎是眾所周知。德國的宣傳機器對此也毫不避諱,他們相信,希特勒的這種反應在德國人看來不會是偉大統帥不關心子民的表現,反而體現其藝術品味並不因戰爭而消失。
對德國人而言,這比關心他們本身的生命更為鼓舞人心。尤其在德國中產階級精英心目中,政治只是利益集團之間的骯髒交易,文化則代表了日耳曼民族的自由與驕傲,是神聖的,因此,德國人對日常政治表現出一種出奇的厭惡。也正是出於這種政治冷漠,才使得威瑪共和國成立後始終得不到廣大民眾的接受與支持,加上其他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因素,而給了納粹可乘之機。
台灣政壇缺文化反省
然而也由於重文化的天性,使得二次戰後的德國表現出令世界驚嘆的深度反省!台灣所欠缺的便是此種以刨根方式,從文化出發所展開的反省。當今台灣的執政黨早就應該停止其行政操作,然而一切唾棄這個政權的行動必須於法有據。這一代人必須學習,也有責任給下一代正確的榜樣,並誓言以選票與律法保障社會正義與財富平均分配。只痛斥,不反省,不稱職的政黨必將輪番出現。
作者為旅居瑞士作家、個人網站:www.mjswiss.com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60915&Sec_ID=5&Art_ID=2890749
- Sep 15 Fri 2006 10:37
留給後代法治而非激情 顏敏如 2006年9月15日蘋果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