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日前堅定的說,在他任內絕不承認大陸學籍;如果承認了,台灣青年成群結隊到大陸讀書,台灣的學校還開不開?

阿扁的說詞恐非真正的原因,根據經驗,他心裡想的多半是力行「去中國化」,盡量不與大陸往來。這就叫人想起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文化如果不能越過邊界,飛彈隨後就會跟著過來。」此言原非為兩岸而發,但用在兩岸倒也恰當。

最近默察海峽兩邊情勢,發現大陸從中南海到民間,對台灣的和、戰之間,有雖不明顯但有跡可尋的有利轉變。台灣如何爭取和平,避免戰禍,當前也許是一個契機。

台灣的經濟繁榮,政治民主,本為大陸同胞所普遍認知。雖然「台式民主」有時流於打鬧,某些台商所表現的財富又往往是「暴發戶」的行徑。但是瑕不掩瑜,台灣在政、經兩方面的成就,仍然得到大陸同胞的好感與讚揚,只是礙於環境,他們並不經常表達和討論。但連戰和宋楚瑜訪問大陸之後,情況有點兒不一樣了。

國、共兩黨在大陸鬥爭數十年,又隔海對峙數十年,百年光陰轉眼過,中年以下的大陸民眾對國民黨不甚了了。現在國民黨主席忽然來到跟前,他們的好奇與興奮是可以想見的。連、宋分別在北大和清華演講,他們闡述中國傳統人本文化的真義,兩岸政府對國家的責任,以及在特殊環境下台灣人民的成就與企求。他們守住客人的分寸,有些話意在言外,但大陸民眾是聽得懂的。

不僅在演講內容,更重要的是,連、宋表現了民主社會政治家的謙和、自信與從容,這是大陸民眾過去所少見的。透過電視實況轉播,使萬千人為之傾倒。

大陸電視台現場直播連、宋演講,這叫人想起台灣當年直播「美麗島軍法大審」。此事對台灣民主化的推進作用,即使是國民黨的無心插柳,也深具意義。大陸這次敢於直播連宋講話,我們當然希望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立意安排。如果真是,倒也看到些蛛絲馬跡。

九月三日紀念抗日勝利六十週年,胡錦濤聲明,承認國民政府軍隊在主戰場殺敵衛國的貢獻。這是共黨當局首次尊重了中國近代史。這應是兩岸大和解的開端,或者也是大陸趨向一個負責任、重現實政府的開端。

九月五日,溫家寶參加「中歐領導人高峰會」的記者會,強調大陸將繼續推行直接選舉的民主政治。大陸的直接選舉目前僅及於民選村長。溫家寶說:「如果中國人民能管好一個村子,我相信也能管好一個鎮。這個制度將循序漸進。」他們以何等速度「漸進」?現在不知道。但是他們如果沒心做,說了是找自己麻煩。

觀察這種微妙的變化,不能只注視中南海高層,更要普及到一般民眾。大陸網路上的言論尺度較寬,過去涉及到兩岸問題時,多是「憤青」們的喧叫之聲,現在則有很多人為台灣「美言」,希望珍惜台灣的民主制度,要求和平解決。

有人在網上寫了一分「萬言書」,問〈我們統一台灣什麼?〉,他認為要統一的不是島上的土地,不是人口,也不是財富,而是統一人心。既在人心,怎可動武?但有網友批評他天真,提醒他:外蒙古是怎麼失去的?

有人貼出文章誓言〈永遠不打內戰〉。如果與台灣同胞同室操戈,「我絕不參戰!」一位網友則問:「要是其他大國利用台灣對我們的國家實施戰爭,全體人民就要遭殃。若一定要有犧牲,十三億和二千三百萬的數字,你會選擇哪一個?」

不管怎麼說,很多大陸人士對台灣懷有好感與善意。除非台灣分離中國,他們絕不願動武。雖然大陸的政體不同於台灣,很多事還是領導說了算,但當全國多數人民一起向內戰喊「不」,很難說不會影響他們的政府。

當此時際,台灣要做的,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民主,加強與大陸民間的交流,爭取他們對台灣和平非戰立場的堅定支持。封關鎖國,是自我傷害。

「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這是《准南子》上的話,說得多透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