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之後,「東亞高峰會議」將在馬來西亞召開。與會國除了中國及印度這兩個亞洲大國之外,還有澳洲、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國家協會」諸國。各國領導人將討論的一個最重大議題是依照歐洲聯盟模式,創造出一個「亞洲聯盟」。

歐洲是在歷經幾世紀血腥衝突及殖民他國經驗後,最後才取得內部及國際上和平共存。這段充滿苦難心酸的歷史,亞洲應極力避免重蹈覆轍。到了二○一五年,亞洲聯盟應已成為事實,而各強權在處理彼此紛爭時也該不至於訴諸武力。

為獲得這種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之間有必要維持良好關係。而雙方如出現緊張情勢-更遑論衝突,必定會嚴重妨礙亞洲前景,甚而可能造成即將來臨「亞洲世紀」胎死腹中。

兩年前,筆者在香港及台北舉行的會議中曾強調和平解決紛爭的必要,尤其是台灣海峽兩岸的紛爭。東亞地區是印度重要的貿易夥伴,因而這項發展對印度而言具有重大利益。因此,由一位印度籍政情分析家來探討台海糾葛關係並非不合宜。

筆者所提的機制,是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套用在香港的「一國兩制」觀念之延伸。迄今已有數不清的人士提議,一國兩制原則該用來解決台灣與中國間爭議。但事實上,台灣並非一個省分,而是一個國家。因此筆者提議,為和善解決「台灣問題」該採用「一國兩邦」原則。

這也意味,存在著單一「中國人的國家」﹝Chinese nation﹞的同時,這國家也分成兩邦,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是台灣。雙方在國際法上具有相等地位,而對內部控管及對外關係上的督導程度也是相等。

如果北京與台北能就此基礎達成協議,那麼台灣該享有的權利將包括:擁有本身的政府制度、旗幟、軍隊、外交關係、財政制度,及一個國家應有的本身貨幣及郵政制度等。這些權利,北京應予以接受。而基於這點,中國不該再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及派遣外交使節赴國外這些事項。

另外,台灣也該依照協議與北京共同承諾,互不動武為雙方關係原則,且同意各自都屬於這個中國人的國家。當然,這點也很清楚意味著台灣人民不接受他們都是-或絕大多數是-漢人這個說法。也就是說,不一定是漢人才算是中國人。

如果台灣跟中國是一個銅板的兩面這說法雙方都能接受的話,那往後彼此間的接觸即可無止境展開。北京如能接受台北是跟自己一樣平等的一個「邦」,就不會再反對台灣加入國際性及區域性組織。

從伊拉克的例子可看出,光是占領一個國家是不夠的-如果該國絕大多數民眾不歡迎這種改變的話。

中國一旦武力犯台,其血腥程度將遠超過國民黨軍隊在一九四九年撤退來台的景況。從伊拉克多數人民認為美國,英國部隊是侵略者的例子來看,光占領土地而不贏得人心會成為一種負數。中國如用這種方式占領台灣,會毀了猶存在台灣人民心中對中國及中華文化及中華文明的一絲善意。因此,對台動武絕非中國一項贏的策略。

除此之外,中國對台動武還得在國際間付出一筆龐大代價。美國、日本極可能聯手擊退解放軍的對台攻擊,即便沒有,中國也會面臨足以讓其經濟癱瘓的國際經濟制裁及杯葛行動。

而台海一旦爆發衝突,在大陸的台商很多可能會一走了之,遷往美國,加拿大或澳洲居住。很少會選擇留在一個即將面臨美國及其盟國發動軍事或政治、經濟回擊的中國大陸。

中共以武力占領台灣,對北京及台北而言都將是個雙輸的局面,即令軍事行動能快速及順利落幕。

絕大多數台灣民眾都歡迎與中國達成和解且會珍惜這種和解所帶來利益。歷史已給了陳水扁總統及中國領導人一個達成雙方歷史性和解的機會。

台灣及中國結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個大中華國家。以「一國兩邦」方式解決台海糾葛的時機業已來臨。

(作者為印度籍地緣政治學教授納拉帕 M.D. Nalapat,黃建育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