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京劇的戲名,令人乍聽一頭霧水。什麼《打棍出箱》啦、《掃松下書》啦、《截江奪斗》啦、《廉錦楓》啦、《一捧雪》之類的,不常看戲的人,恐怕連猜都猜不到會演些什麼。而其中最令人直接聯想到恐怖片的,非《審頭刺湯》莫屬。
《審頭刺湯》是本頭戲《一捧雪》裡的兩折。光聽折子名,就彷彿舞台上會出現血淋淋的人頭,可能還有湯,恐怖得很。然而只要大著膽看過《一捧雪》一次,你便會發覺《審頭刺湯》裡的人頭,是以紅布球代表,一閃而過,並不恐怖;而所謂的「湯」,指的也是個姓湯的人,跟姓蔡的、姓范的一樣,沒啥稀奇。反倒是戲的情節有情有義、有復仇有美女,有好聽的唱段、有推理懸疑,有老生、小花臉、旦角各顯絕藝,加上最後正義伸張,善惡得報,好看得很!
「一捧雪」是個玉杯,潔白細膩,彌足珍貴,拿在手裡彷彿捧著一堆雪,故名。明朝一個書呆子型的官員莫懷古,家裡有點錢,喜收骨董字畫,身邊還有個美麗的愛妾叫雪豔;「一捧雪」就是他的傳家之寶。有一天莫懷古逛市集,遇到了裱褙匠湯勤,看他清寒可憐,就把他帶回家,薦給權臣嚴嵩之子使喚。湯勤為了巴結嚴府,慫恿嚴府向莫懷古「徵收」玉杯。莫懷古捨不得「一捧雪」,以膺品取代,被湯勤識破。嚴府派人查搜莫家,假公濟私捕殺莫懷古滅口,一段謀財劫色的冤案由此展開。整齣戲以莫懷古的遭遇為主軸,環繞在他身邊的有捨身救主的義僕莫成(代戮)、敢叫人頭說話的清官陸炳(審頭)、洞房復仇的美女雪豔(刺湯)、莫懷古的好友戚繼光、莫成的遺孤與莫懷古的孩子等,編織成一張恩恩怨怨、悲歡離合的天網。劇末物歸原主,但遺憾卻已造成,彰顯社會對「貪財劫色」與「孝悌忠信」的公斷(雪杯圓)。
京劇原是寫意的,一桌兩椅半個乾坤。如果你肯許自己一份悠閒,拋下煩憂,走進劇場看看《一捧雪》,定有意外的驚喜!畢竟人之於戲,因了解而接受,因接受而更了解。多開一扇心門,生命只會更豐饒。更何況戲如人生,看千古人性如何為一個「貪」字,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毀了自己不算,還導致無辜者骨肉離散,慘慘悽悽。藉古鑑今,古今一戲。
此外有趣的,《一捧雪》是齣經典老戲,但在大陸卻也已N年無人演出。如果看過還能蓋蓋彼岸的親友,冒充「文化優勢」,庶幾貪歡一晌!
http://mag.udn.com/mag/column/storypage.jsp?f_MAIN_ID=220&f_SUB_ID=1887&f_ART_ID=50104
- Oct 26 Thu 2006 22:20
三色草》害命謀財皆因貪 辜懷群 2006/10/25 【聯合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