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發行人納伊在十一/十二月號題為「失落的大陸」一文指出,九一一事件後全球的注意力集中在恐怖主義,「幾乎在一夕之間,拉丁美洲從投資人、將軍們、外交家和新聞記者的地圖上消失了。」他甚至以「拉丁美洲是個非核區,它唯一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是古柯鹼」譏諷拉美之無足輕重。但自九月聯合國大會開幕以來,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總算把拉美推上國際舞台。

查維茲先是在聯大痛罵布希為「惡魔」,稍後在紐約哈林區又嘲笑布希是「過氣酒鬼」。美國媒體與政界對查維茲的口無遮攔及人身攻擊都感到不滿和憤怒。很多國家的聯合國代表認為,查維茲的發言導致委內瑞拉在爭取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不如預期順利。

今年聯大議程之一是選出五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瓜地馬拉和委內瑞拉爭取拉丁美洲的代表。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聯大進行了三十五次表決,除一次票數相同外,瓜地馬拉票數都超過委內瑞拉,但兩國均未能爭取到三分之二多數票。二十五日將重新表決,僵局如何解決尚待觀察。

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理論上可一直投到分出勝負為止,然在實踐中,曾出現過兩種解決辦法,其一是參選雙方分享一個安理會席位,如一九六年波蘭和土耳其經過五十二輪投票仍難分勝負,最後兩國將兩年的席位一分為二,各擔任一年。其二是雙方都退出,由第三國參選,如一九七九年古巴和哥倫比亞耗時兩個多月,經過一五四輪投票仍無一獲得三分之二多數,最後由墨西哥當選。

許多國際媒體將此次選舉視為對布希拉美政策的公投,它至少反映了兩個事實。

首先是美國對其後院掌控力不從心。根據美國國務院的報告,聯合國會員國投票和美國立場一致的比率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五十,降至去年的百分之二十五。此次委、瓜代表權之爭,拉美國家支持美國「代理人」瓜地馬拉的,除中美洲國家外,僅北美自貿協定成員的墨西哥以及接受美國大量「反毒」金援的哥倫比亞;而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均支持委內瑞拉。難怪《洛杉磯時報》社論認為布希即使贏得瓜、委之間的代表權之「役」,但長遠而言仍算是輸掉了外交之「戰」。

其次是散財童子難獲人心。查維茲任總統七年多來不但將委內瑞拉建立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上,遠離美式資本主義,更利用石油收益增加外援建立反美聯盟。除對古巴大量經援外,拉美近例包括對烏拉圭四億美元、牙買加二億六千萬美元、安地瓜一億七千萬美元之援助,包括興建醫院、高速公路、機場翻新等。問題是聯大投票為秘密方式,雙方拉鋸戰固然顯示查維茲的「金援外交」仍未能收買到足夠的票數,但也顯示對抗美國的確是所費不貲。

http://www.udn.com/2006/10/23/NEWS/OPINION/X1/3569994.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