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接受彭博社專訪說,他如果當總統將和北京協商兩岸和平協定,條件是台灣不獨,北京不動武,台灣可以「尋求」更多的國際空間。兩岸簽和平協議,是天大的好事,但「台灣不獨立」是什麼,和台灣有什麼更多國際空間,以及這個協議,雙方是以什麼名義簽的,卻得說清楚。

目前兩岸的協議,有以紅十字會名義,有以海基會、海協會名義簽的,未來在一些經貿上的協議還有可能以像航空協會等民間團體簽的。但這些都是屬於低政治性的經貿事務,而「和平協議」則涉及到國家最高主權的行使,沒有疑義的只能以正式的國家政府名義簽訂,不能簽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華台北和平協議」,必須叫做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協議才成,這樣的協議要在二○一二年前簽出來,恐怕馬市長未免太一廂情願了。

其次,馬市長說和平協議的條件是台灣不尋求獨立,其意思到底是,不管叫中華民國或中華台北都放棄對台灣擁有的獨立主權;還是仍擁有獨立主權,只是放棄把國號改變做台灣國。如果是後者,許多認同台灣國的人民雖不滿意,大概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前者,那簽的不是和平協議,而是投降書。

或許馬市長會建議台灣當局和中國當局都不放棄對台灣和大陸的完整主權,這樣雖然荒唐,不符事實,也不符國際法,卻反而符合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而且到底算是「平等」。不過這個平等的精神在協議中寫得出來?比如說寫上「對等」、「互不隸屬」的字嗎?只能是天方夜譚了。

最後,談到國際空間。台灣要的不只是「更多」空間,更重要的主權意涵「更完整」的空間,如果只談空間多少,現在香港甚至都比台灣多,許多國際場合,台灣被排斥,香港卻可以參與。但香港再怎樣參與,其身分都只是中國屬下的一個地方代表,永遠沒有完整的空間,而台灣的空間雖然參與更少,主權意涵卻「更完整」。例如,台灣可以向外國軍購,香港永遠不能;台灣任何參與都不必向中國請示批准,香港則不可能。

假使馬市長要到的國際「更多」空間是要向中國請求批准的空間,以致於主權完整性愈趨萎縮,那麼台灣就香港化了,未來的馬總統也就成為馬特首了。

主權是國家存在的基本條件,而武力則是保護主權的工具,一個對國家是目的性價值,一個是工具性價值,根本無法對價。存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是獨立主權國家,既有權自稱中華民國,也有權自稱台灣國,馬市長以前說「台獨」也可以是台灣人民的選項,就是站在立場的發言。因此,馬市長現在說要和中國簽約放棄台獨,不只是推翻自己諾言,也是對人民自決權的封殺,如再透過和平協議讓台灣的國際空間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授予,更是中華民國主權的自我取消,這樣的協議,只能是投降協議了。馬市長說,協議中不談「終極統一」,問題是主權既已讓步,統一還需要談嗎?

中國經過包括軍事演習等一連串的努力後,已經明白統一不是一蹴可及,因此,台灣並無兵臨城下的武力威嚇,馬實在不必急忙搶簽城下之盟。這樣,兩岸若有協議應擺在「低政治性」的諸如飛航、開放觀光等方面,至於高政治性的議題,雙方讓步的條件並不成熟,因此處理的方式應該是「片面立法」的方式做立場的宣示,並採務實往來政策以形成「和平架構」,例如中國的反分裂法,而不是去急著在主權問題上攤牌簽協議,毛躁地去簽「和平協議」。(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2600301,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