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很重要,這點大家應該都同意;處於國際孤立困境的台灣,需要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同情,抵擋中共的封鎖打壓,國家形象因此更加重要。可是,為什麼看不到一個有章法的國家形象管理機制?

在「大西洋鮪魚保育國際委員會(ICCAT)」年會上,日本列舉詳細的數據,指控台灣漁船在公海非法捕魚。澳洲政府、世界保育基金會、國際運輸工人聯盟的調查報告,在會中幾乎人手一冊,其中就明確指出,台灣漁船以「權宜旗」作為非法捕魚的掩護。雖然年會最後沒有如日本之願、把台灣漁獲限制全部歸零,但大目鮪的漁獲額還是被取消了。

權宜旗、洗魚等問題,是近年來台灣不斷遭遇的指控,而國際漁業組織對台灣上述行為的壓力愈來愈大,強求施予制裁的聲浪也愈來愈強。任何一項制裁,都將牽動台灣許多漁民的生計,以及整體漁業發展的空間。然而,我們卻看不到政府相關單位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甚至以「掛權宜旗的漁船不屬於台灣,所以台灣無權管理」,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長期以來,政府漁政單位的心態,似乎是另類的「鋸箭式管理」,島內的漁船要管,換面旗子,就成了外國漁船,再怎麼作姦犯科,都不干自己政府的事了。權宜旗讓業者方便、政府省事,為限制開活路、讓規範不作數。可是,當日本、澳洲及國際團體詳細提出證據、數字指控台灣並要求制裁時,台灣不要說提不出具體有力的反證,連真相到底如何自己也糊裡糊塗,這樣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鋸箭式的推諉卸責,既說服不了國際社會,更解決不了問題。

台灣非法捕鮪激起的國際反彈與制裁,情勢已經非常嚴重,而且如果台灣無法展現出有效管理及改善的績效,未來的壓力與懲罰恐怕有增無減。因此,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拿出魄力,全盤落實對權宜旗、洗魚等問題的追蹤管理。不管漁船掛的是哪國旗幟,國際社會照樣把帳算到台灣頭上。在這種狀況下,台灣既然躲不掉,當然只能負起責任來處理。

從上述案例,也讓我們聯想到一個更大、更整體的問題:台灣對於自己國家的國際形象,一直缺乏有意識、有政策、有執行的管理機制,出了事也不懂得要積極澄清。以至於總是讓一樁樁意外的負面新聞,汙染了台灣的聲譽,甚至聚集成一個不太光彩的品牌形象。

要舉例,可以有很多。像台灣援助中南美等友邦,卻被鬧成轟動政壇的醜聞,既丟銀子又賠面子。可是,外交等相關單位的回應總是能躲則躲,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台灣在友邦媒體輿論中成了一隻髒臭的黑手,我們卻還以一些不著邊際的否認說詞應付,那是不夠的。

長久以來,我們的對外工作總專注在拉攏政客、提高關係層次,沒注意、也不擅長國家形象的公關工作。拿選舉來做比喻的話,就有點像習慣靠樁腳、買票打組織戰,卻不會以新時代的文宣戰訴諸全體選民。然而,在民主國家,民意對政客及政策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台灣沒有本錢承擔汙名化的後果。

這麼多年,台灣的援助在中南美、亞太、非洲友邦提供了多少貢獻,為貧困的人民帶來了多少改變,應該是我們積極彙整成對外宣傳的好素材。把這些故事整理出來,不但可以改善台灣的形象,也讓兩邊的人民感覺到彼此的聯繫,在這方面,過去做的真的太少了。

除了該積極宣傳的沒有做,有些傷害台灣形象的負面事件,政府也經常毫無警覺、更無因應。例如街頭殺虎、流刺網捕魚、虐待流浪犬等事件,都對台灣國家形象造成很大損傷。甚至因為越南新娘受虐的問題,也導致台灣人現在在越南形象大壞。

台灣因為長期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有點像化外之民,不太受各種權利義務之約束,也與國際事務疏離,因此有時會對自己投射出來的形象缺乏自覺與警覺,出了事也沒想到要彌補。每個部門都只注意各自的業務範圍,對國家形象毫無意識,也不認為是自己的責任。

台灣需要國際友誼,也需要更積極有效的形象管理與品牌塑造。這在決策統合與政策規畫上,已經屬於國安層次,而不只是新聞局的國際文宣了。像這次非法捕鮪事件,處理的層次就必須拉高,不只從漁民、漁業的角度,更要從國家全方面的整體利益,規畫出一套有效管理的通盤政策來。無論是對漁業、還是對國家形象的管理,都需要更大的氣魄與更負責任的態度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