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年可望出現年薪超過700萬元的「特聘教授」,台大等多所大學近來展開重金搶奪國際級大師之戰。交大校長張俊彥昨天保證明年會聘到二名諾貝爾獎級專任教授,五年後,增至10人,年薪至少700萬元;台大校長李嗣涔宣布,爭取國內外卓越師資經費超過七億元,包括10名諾貝爾獎級或國內外院士級的特聘研究講座;中央大學校長劉金生強調,最近新聘二名中研院院士擔任講座教授;陽明大學校長劉妍華也開出年薪600萬元,搶諾貝爾級教授。
任期即將結束的張俊彥近來馬不停蹄四處訪才,昨天他出席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執行方案說明會,針對有人進一步探詢聘任的大師細節,交大研發長林一平在一旁中斷話題,直說: 「極機密!不可說。」
張俊彥說,世界級學術大師搶奪戰,不只是台灣、大陸、新加坡及香港等爭奪的厲害,歐美一流大學誰不想留住人才,交大將以優秀的研究團隊及實驗室,吸收人才,而如果走漏風聲,可能變卦,合約未定,什麼都要保密,世界級特聘教授有可觀刊載在SCINCE、NATURE等研究報告,對交大學術水準提升助益相當大。
其實從93學年度起,教育部就大幅鬆綁公立大學校院人事、會計制度,推動教師待遇彈性化,讓大學可以進用「特聘教授」,薪資沒有上限。但因各校要自籌經費,請得起的學校,少之又少。
不過,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坦言,五年五百億預算對大學爭才,有如及時雨,幫助頗大,因為沒錢就請不起頂尖人才。
交大昨天在教育部公開表示,將以年薪700萬元以上,聘請諾貝爾獎、京都獎、日本獎、芬蘭獎及Pritzker等國際級大師,明年這等級大師將有二名到交大任教;另外,國內外知名國家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獲獎人及日本天皇獎、C&C、Jack Morton、JJ E-bers、Turing等國際著名獎項得獎人到交大開講座,每年也可以拿300萬至500萬元。
台大校長李嗣涔規劃未來卓越師資方案,將聘請諾貝爾級及國內外院士的「特聘研究講座教授」10名、特聘講座教授40名,並擴大設立講座教授與研究傑出教授各200名、教學傑出獎35名、優良獎180名,這些人會獲得比較高薪資,第一級薪資不輸交大等校。
陽明大學也開出高薪延聘國際級大師計畫,主任祕書高毓儒說,陽明大學校務會議已經通過,學校「特聘講座」可以用部訂最高薪資五倍聘請國際一流大學,特聘講座帶領的研究團隊,也可以用部訂最高薪資兩倍聘用,最高約達600萬元。
前台大校長陳維昭曾多次談起人才搶奪戰時感慨地說,別人出的價碼比台大多好幾倍,不要說美國知名大學諾貝爾級大師教授年薪最高能達50萬美金、教授平均薪資約12萬美金,連大陸北大、清華、復旦等重點大學,每年也能以20萬以上美元重金搶人,台大很多好教授都是對學校有感情,願意屈就低薪。
事實上,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聘任大師,起步已早台灣的大學數年,例如,清華大學自2001年起,啟動百名人才引進計畫,除了諾貝爾級大師短期講座外,先後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何毓琦、黃熙濤等著名學者,還邀請楊振寧等諾貝爾大師級人物進駐清華園。
北大則建立國際知名大學建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近年來邀請十多位諾貝爾獎主擔任講座,國際名校如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大學校長,先後訪問北大。
【2005/11/02 民生報】
交大700萬年薪 聘諾貝爾得主來教書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獲得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到10億元補助的國立清華、交通、陽明與中央大學昨天直言,這是「救命錢」,交大將以年薪700萬元聘請諾貝爾獎得主到學校任教,陽明也開出約600萬年薪請名師。
教育部5年500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昨天輪由清華、交通、中央及陽明大學說明如何運用經費。清大副校長陳文華說,將打破系所編制、延聘一流人才提升教授學術水準,加強奈米科技、生命科學研究、資訊電子研究、能源與環境科技等,並在5年內達到亞洲一流大學水準,10年內進入世界百大排名。
交大校長張俊彥說,交大在電子、通訊、資訊、控制、光電等已居世界領先地位,教授平均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是全國第一。美國柏克萊大學有學生3萬人,學校經費每年有450億元,台灣是100億元由12所學校分,光付教授的薪水就不夠。
但張俊彥強調,學校將以榮譽酬金制度吸引優秀教授,像諾貝爾獎等得獎人要支給年薪700萬元以上,國內外知名的國家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獲獎人等每年支給300至500萬元等。學校還將建立跨領域基礎科學卓越研究中心,預定2010 年與光電領域都成為亞太頂尖研究重鎮,在世界大學研究績效排名百名內。
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說,期望5年內進入世界200名、10年進入百大,加強現有的地球系統科學與環境科技中心、電漿科技與複雜系統中心、應用資訊與創新內容研究、太空科技與天文、光學與光電科技等的研發,要以1.2億元在5年內增聘100位教授,其中至少有10位為講座級大師。
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說,以學校現有資源,要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準不可能。陽明能在腦科學及基因體研究具有國際競爭力,是靠師生的認真。學校計畫在5年內進入世界排名200名,也將高薪延聘國際級大師,學校特聘講座要以年薪約600萬元聘請國際一流大學教授任教。
【2005/11/02 聯合報】
校長質疑:世界一百名大學 有的很商業…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獲教育部補助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各大學陸續向外界說明如何追求卓越,但世界一百名大學排名標準究竟如何?有大學校長認為,有的大學排名評估並不公平,甚至非常商業,但因行之有年,參考者多,不得不重視。
教育部常務次長呂木琳表示,世界大學的排名計算方式各有不同,像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名,印象分數就占五成,上海交大比較客觀,但要計入校友的看法等,也有部分大學抗議。
有大學認為,交大、清大、陽明及中央大學雖是台灣聯合大學的策略合作系統,應可以占一席之地,但上海交大是以各校評比,聯大系統不能列入。
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表示,世界大學的排名評比都有優缺點,有的排名評比較偷懶,只找現成拿得到的資料,要花時間去做的評估就不做,評比的成績就不夠精確。
另外像「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每年都做大學的排名,雖有商業價值,但看的人很多,不得不正視它的存在。他認為最公正客觀的大學評比,是美國國家研究中心所做,但10年才評比一次,且沒有排名,是分類的調查,很客觀,建議教育部及評鑑機構列入參考。
【2005/11/02 聯合報】
12校5年500億 教部量化考核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獲「5年500億」獎助的12所大學昨天在台大座談「高教危機與轉機」,政大校長鄭瑞城自嘲,為爭取經費,校長必須像馬戲團般,配合一場又一場座談會,針對500億經費,與會立委說,因獎助審查過程有爭議,須先確立管考標準及日後審查機制才放行。
台大校長李嗣涔等人在座談會後到教育部與部長杜正勝協商,杜正勝同意由教部訂出量化指標,考核12校執行成果。
台大昨天舉行「台灣高等教育之危機與轉機」座談會,政大校長鄭瑞城說,國內高教問題有三:一是缺乏資源,高教每年700億預算,只有耶魯大學一年的經費;二為缺乏彈性,申請經費複雜,常讓教授為一點錢氣得半死;三是缺乏改革動力。
鄭瑞城說,「現在有了5年500億,So What?但若沒有,又很恐怖」,他無奈說,為了經費,校長要寫報告、像跑馬戲團一樣參加各種座談。但他也認為,從整體高教生態來看,這計畫有火車頭作用,但他也擔心兩三年後沒有了,「不曉得怎麼活下去」。
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說,近10年研究生增加3倍,高教經費卻一直保持700億,教授拚論文、爭取補助,薪水少,雜務多,身體都受不了,目前師生比20:1,還要增加一倍老師才行,「及時雨再不來,教授都要累死了」。
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則說,每年百億的高教投資不算多,因為「我們爭的是下一代,不是爭錢」;台科大校長陳希舜則感嘆要求大學多元發展,但用的是單一價值,讓大家疲於奔命。
全國教師會大專委員會委員、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說,台灣高教最缺的是高品質的政策和制度,這次5年500億審查,是17個委員關起門來、1/4經常性缺席審出的結果,過程有爭議,能否成為長遠經費都是大問題。
李威儀說,現在錢分完了,學校要承受質疑壓力,還要配合教部馬戲團演出,實在不公平,應該把壓力還給教部,讓教部把審核過程完全公開。他建議參照英、澳作法,以大學評鑑或國科會補助等量化指標,重新調整補助。
立委雷倩及李永萍希望各校主動提出事後考核機制。李永萍說,審查結果並不離譜,但因過程有爭議,反讓結果受質疑,至於爭議最大的中正大學,李永萍建議教部另案補助。雷倩希望讓評估標準量化,讓獲補助學校有榮譽感,而非遭受質疑。
【2005/11/02 聯合報】
5年500億》中選的含淚接受 落選的引為校恥
記者張幼芳
「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本是美事一樁,如今卻出現中選大學「含淚接受」、落選大學「引為恥辱」、立委質疑黑箱作業、就連校長還自嘲為經費要像馬戲團一般地配合。何苦至此?
平心而論,5年500億受補助學校名單出爐,並不離譜,但因「過程」不夠公正透明,才讓「結果」充滿爭議。於是意外落選的中正大學義憤填膺,引為校恥;補助最多的台大「含淚接受」,也引來「得了便宜還賣乖」質疑。
據教育部的說明,這些經費分配的依據是評估大學過去成就、現有基礎、與未來發展潛力,審議指標為研究質量與教學品質、學校教研規模、計畫書內容,及大學評鑑成績等指標綜合評定。但學校規模怎樣叫大?教學品質怎麼評量?而為申請經費準備的50頁計畫書內容,更像是作文比賽,寫得好壞怎麼判斷?
偏偏一些有量化指標的項目,如大學評鑑、國科會補助、國際期刊發表數量,卻又與補助結果大相逕庭。像國科會補助,清交是成大1.5倍,但兩校補助總和才跟成大相仿;交大的大學評鑑優於成大,清大與成大相似,兩校補助卻少於成大;中正大學國際學術論文發表數及許多指標都排第十,結果卻落在12校名單外。
難怪立委李慶安問各校長知道標準在哪時,大家都一頭霧水,再加上最後審查時,17個委員只出席9位,當然難逃「審查粗糙」之譏,中選者也飽受質疑,沒有「頂尖」、「一流」的光榮,還要像馬戲團一樣,配合教育部殷殷促請立委諸公將預算解凍。
教育部只要訂出制度化的審查程序,就能讓輸者心服口服,贏者拿錢坦蕩。不要再讓堂堂大學校長為了5年500億奔波,還自嘲是「馬戲團」,看似幽默,其間心酸,馬戲團的「團長」可知?
【2005/11/02 聯合報】
大師加入陣容 有助提升學術水準
記者林麗雪/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近日「高等教育專刊」公布「世界大學排名」,北京大學排名15名,首度超過東京大學,教育部高教司長陳德華認為,大陸北大、清華近幾年來世界排名不斷上升,重金聘國際大師講學功不可沒,我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方案中,各大學紛提出聘請諾貝爾級等大師講學研究,能大幅提升相關大學學術水準,並增加大學國際聲望。
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強調,交大聘請大師一個合約達五年,兩合約就是10年,學校除了提供一流研究設備及團隊外,賦予大師最重大的責任,是希望能培養交大優秀的年輕教授,縱使在合約結束後,交大的在地教授一樣能延續相關研究。
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後,大學聘任教授將以績效為導向,相關大學紛提出彈性薪資制度,「特聘教授」薪資可以是一般教授的五倍以上。不過,東華大學教務長張瑞雄曾多次發表文章,他認為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是因為其有一個很好的研究團隊和研究設備,歐美一流大學挖角除挖大師個人外,通常也把大師的整個研究團隊和研究設備一起挖過來,設備有錢可以再買,但整合人的問題,相對困難多,大學宜考量此問題。
陳德華指出,大師級教授的確可以提升大學學術氣氛,讓師生有學習的對象,但要提升整體的學術水平,仍須助理教授到特聘教授的努力,各大學必須建立完善的教學、研究等評鑑制度,無法升級即辭退,有魄力解決不適任教師問題,才能全面提升學校整體的研究能量。
交大一名教授擔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各校洋洋灑灑地提出師資卓越方案,動輒都是要聘任諾貝爾級的大師,問題從教育部到大學,從沒有好好地計算我們的學校到底跟跟世界百大差多遠,原因何在,是聘任大師就能縮短差距嗎?
東華大學教務長張瑞雄建議,我國大學必須建立一套名師培育的制度,包括提供研究經費,鼓勵與國外學者共同參與研究,和在國際性的學術會議上發表成果都有助於催生本土名師。
【2005/11/02 民生報】
請諾貝爾獎得主開講 學術界的「凱子外交」 蘇瑀/陽明大學教授(台北市)
報載,數家甫獲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補助的大學擬支付巨額的年薪邀請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講學,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這不就是學術界的「凱子外交」?花大錢借用他人(更糟的是非本國人)的名氣以「炒短線」的做法來提高個別學校的國際知名度。這或許對國內某些大學欲在五至十年內成為世界「若干」大,有類似服用「安非他命」的效果,但這對我們真正研究實力的成長究竟有何助益,恕筆者愚昧,實在無從想像。
蓋因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除了要聰明才智過人外,其研究環境及團隊的配合,都是不可缺的條件。若請大師獨自前來授課與指導,那受教者能學到一些練功的口訣就該偷笑,千萬別妄想學到真正的「內功心法」。希望上述只是筆者「以愚人之心,度智者之腹」的想法,或許那些打算邀請大師者早已想好「一石數鳥」之策,能充分利用大師們每一奈米的附加價值。
話說回來,難道國內沒有值得栽培的年輕學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不過在目前教授的薪資制度下,做研究除了有助升等外,剩下就看個人的「學術良心」了。筆者很想看看拿到教育部補助的各校,是否願意提撥部分經費給予其現有教師更實質的獎勵,更重要的是同時將合理的獎勵制度建立起來,否則花掉五百億的成效,很可能與幾年前「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結案後給人只是喊喊口號的感覺雷同。
【2005/11/03 聯合報】
- Nov 07 Mon 2005 16:38
搶國際級教授 台、清、交猛砸銀子 記者林麗雪/報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