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作者艾柏特‧拉伯赫(Albert Labarre)長期任職於國家圖書館,且嫻熟歷史,浸於書海達數十餘年之久,以不懈熱情完成了這本《書的歷史》。其中對書的歷史成因不僅講述地娓細生動,且另取人文觀點出發,分別探討書籍對宗教、藝術、科學,乃至社會各層面的重大影響。

知識的傳播一直到古代希臘羅馬人確立了拉丁語的書寫系統,與埃及人發現了紙莎草紙及羊皮紙後才告初具規模。相對於文字,書籍材質的發展情況反顯遲緩,僅管係因文化地域不同,而產生書體字母的差異,但在尋求便於攜帶管理的輕簡質材上,卻一樣遭遇了相同的窒礙與瓶頸。

在美索不達米亞人所建立的古代圖書館中,收藏著大量刻印抄錄的泥板,證實了當時人們已有將部落大事記載下來的習性,並有計劃的摹擬複製,併合成冊,而勾勒出最早的「書之概念」。

到了希羅時代,原產自埃及的紙莎草紙已完全取代了厚重的泥板,成為了書寫的主要選材;其裝訂方式也由「卷」進步至中古世紀通行的「手抄本」。往後數代書籍的形式外觀就此定型,直至現今。

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文明的興起,意味著在各地區,各城邦之間必然產生了可供聯繫的貿易用語,藉由期貨交流,而發展出一套共通的商業術語。如欲瞭解一個文明的強盛與否,端看其語言的流通程度即可知曉。

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張,原本由修士、僧侶所主導保存的宗教典籍亦逐漸染上俗世色彩,變得更加多樣,更加精緻化;除了邊飾插圖外,在行文字體上也是極盡能事,務求華美,甚且結合風尚,成為一件獨立的藝術作品。不過如此卻也令擁有書本這件事,開始有趨於貴族化的傾向。

而,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間接促使智識普及的古騰堡不是別人,正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潦倒貴族。他改良了傳統的雕版印刷術,大量減少了製作書籍所費時日,讓印刷效能提高,速度倍增,直到此技術普及整座歐洲,打破了過往的層層侷限,使書本與常民接軌,書的價值才因此被重新定義,審視。由此因應而生的各式行業(印刷者、書商、作者),則聯手提供了商品化後的書冊。歷經多方演變,文字與質材的縱橫交替,終成為我們手上這本──「歷史之書」。



書名:書的歷史
作者:艾柏特.拉伯赫
譯者:廖啟凡
出版社:玉山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