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越洋發表公開信呼籲陳水扁總統「慎重考慮去留的問題」。他的呼籲句句皆是出自肺腑的諍言,頓時受到府院及各界關注。

對進入司法程序的貪瀆案件,筆者認為任何足以影響案情判決的言論,不應宣揚,因為它很容易導引社會大眾,包括檢察官和法官,陷入了一種模糊事件焦點的「智者公式」。

九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大陸學者余秋雨應邀在台發表演說時指出,處在資訊時代,即連資訊界前衛領袖、傳媒界領袖,乃至最冷靜的「智者」都會被動地裹捲在裡邊。他分析說:「對於媒體間大量刺激世俗民眾的資訊,智者們開始往往是鄙視和懷疑,因此進行評論,但評論本身就是一種介入。一批意見領袖介入,必然引來另一批觀點不同的意見領袖介入。」

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在《新人生》著作裡,一開始,就引用德國十七世紀詩人諾瓦利斯的詩句,開宗明義說,即使聽了相同的故事,每個人的體驗,也都大為不同。何況處在現今台灣社會,對於充滿政治意涵的司法事件,不同立場的意見領袖避免干涉司法審判的最佳方式,便是靜待和尊重司法的獨立運作。

顯然有不少人已經把陳瑞仁檢察官對扁嫂的起訴書奉為「令人仰望的符咒」,對於日前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的每一句話都嗤之以鼻,為什麼不尊重被告者有為自己辯駁的權利。如果道德的層面可以凌駕一切,如果倒扁人士的道德觀就可能決定一個總統的去留,那麼將置司法天秤於何處呢?

倘若道德在政治事務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有學者曾嚴肅思索過類似問題:如果千萬人的命運遭受威脅,那麼一條甚有裨益的詭計、一個善意的謊言、一次必須的違法,是不是可以從道德上予以合理化?

扁嫂涉及貪腐被訴事件,關鍵便是在於那些不明國務機要費真正的流向,是否跟千萬人的命運有關。如果是,「謊言只能在滾動中完成自己的圓滿」何嘗不可。問題是台灣社會中有誰才有資格把這種「道德」或「更高等的非道德」據為己有。

美國名導演希區考克所導《懺情記》描述一個假扮神父偷錢的兇手,向主角羅根神父懺悔。羅根神父基於神職不得洩漏信徒自白內容的教規,竟讓警方把兇案偵察的矛頭指向他,差一點害他為兇犯被處死刑。阿扁總統堅不透露某些國務機要費的流向,在這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中,阿扁總統的角色是頂著神聖的神父,還是那位假扮神父的兇手呢?筆者寧可相信台灣司法可以釐清所謂貪腐案的真相。

筆者非常感佩李遠哲憂國憂民愛鄉愛土的胸懷,他良知的呼籲沒有陷入「智者公式」漩渦裡。

我們絕對相信李遠哲很有自信為台灣民主和後代子孫指明一條應走的道路,只是也請告訴我們,當我們依指示從河這邊的碼頭出發要到對岸,但到了中途才發現沒有對岸,而回頭竟發現剛離開的碼頭已崩塌在激流中時,台灣人應該怎麼辦才好。

【2006/11/1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3599079.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