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謝納迪克是阿拉伯裔,或是非洲移民,那麼他的不幸死亡,勢必造成暴亂加劇,讓許多憤怒青年更加有了「理」,到處焚燒汽車、攻擊警察,作為報復。「幸運」的是,因為謝納迪克是一般法國人。

謝納迪克因為上周五在自家門前淋熄正在著火的垃圾筒,竟然因此激怒家附近的一批惡徒,他和另一老鄰居不只被投擲石頭,後來一人還衝過來質問二人,跟著便揮拳毆打,那名鄰居只受皮外傷,但謝納迪克卻沒這麼僥幸,倒地昏迷,三日後終告不治。

政府矢言緝兇,並呼籲知情者大膽舉報。但是,許多人都對惡勢力噤若寒蟬,舉報一個兇徒實在需要無窮盡的勇氣!

上兩周同屬塞納聖德尼省的艾比奈市,一名五十六歲的父親拍攝夜燈照片,遭一群移民惡徒活活毆死,事後即無人敢出來作證,幸虧事發現場裝有閉路電視,政府才得以憑影帶追兇破案。

克里希蘇布瓦市兩名青少年之死,參加哀悼大遊行有四五百人之眾,郊區青年個個義憤填膺,痛罵政府及薩科玆。反觀日前在艾比奈市府前舉行的追悼會,因為悼念的,是被流氓打死的法國人,卻只有兩百人參加,儘管許多人對暴力深痛惡絕,但那敢像郊區青年般說得口若懸河?大家言詞謹慎,就是怕出言惹禍。

寒蟬效應正充斥整個社會,在電視新聞上尤其輕易可見,鏡頭前的郊區青年,可以毫無忌諱痛批政府及薩科玆,但鏡頭若拍到那些譴責社區暴力,或支持薩科玆施政之居民時,說話者總是要求不露廬山面目,而且不敢說得太露骨,以防禍從口出,招來惡徒報復。

電視台在處理暴亂新聞上,總是無數次重覆播出郊區青年要求薩科玆下台,或要求政府停止鎮壓挑釁(?)的鏡頭,反而民間譴責連串暴亂的意見,在新聞報導上佔的比例不多,這可形成一種社會錯覺,使人誤以為反對暴徒的意見居於少數,而暴徒的處境是頗堪同情!

法國這次暴亂頻仍,蔓延全國,何以致之?相信許多民主國家皆感困惑。看到法國人在面對惡勢力的步步進迫,骨頭始終硬不起來,有人甚至還為暴徒的行為努力尋找合理解說,這或可解釋法國在暴亂四起的今日,何以如此窘態百出,束手無策。

艾比奈市府舉行受害人追悼會時,民代帶領群眾一起唱出「馬賽進行曲」,目的可能是要借這首國歌鼓舞士氣,要大家國難當前,將一切悲憤化為力量。但是行嗎?

因為原本非常雄壯的「馬賽進行曲」,在大家口中,唱來卻是如此有氣無力,或許這正是法國今日的真實寫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