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我在一個小漁港吃晚餐,準備七點鐘到附近一所因學生人數銳減而面臨廢校的國中,為一群低成就的孩子帶讀書會。
小麵攤上只有我一個食客,老闆跟來串門子的鄰居邊看電視邊聊天。電視新聞一樁樁都是最近的弊案。幾個鄉下人開始感嘆連政府都越來越不像樣,老百姓怎麼會安分守己!
晚上的讀書會,有幾個孩子連基本識字都有問題。試過幾種方法之後,我們回到原點,就是老師學生大家輪流朗讀故事。識字不多的,請他用鉛筆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讀,老師同學從旁提示。
下課後,我在冷清的街上等車回台北,一個孩子堅持陪我等車。這孩子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留下三個孩子離開了。他今天為我們讀「萬里尋母」的故事,有同學問他:「你曾經想要找媽媽嗎?」他說:「才不會。」我的筆記本裡夾著一篇文章,是一個女生寫給我的。她說媽媽在她九歲的時候離開,從小人家問她想不想媽媽,她都說不想,其實心裡滿滿裝著眼淚。
這個典型的鄉下國中,充分反應台灣鄉村的困境。為了挽回不斷流失的學生,學校傾全力拚聯考;對於孩子們越來越嚴重的行為問題,一則無暇旁顧,一則束手無策。晚上九點鐘,冷清的街上,唯一有人氣的店家,是學校旁邊的網咖。很多未升學、也無法就業的國中畢業生,白天睡覺,晚上混網咖。過去鄉下父母無力照顧孩子,但孩子野混的所在是山林大地。山林大地可能培養真正的智者,如今的網咖則是毒品跟自殘行為的溫床。
陪我等車的孩子看著在網咖門前晃蕩的同學,突然跟我說:「我不想像他們那樣。」我問:「有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麼?」他說:「不知道。我只是不想像他們那樣變成沒用的人。」我說:「能這樣想就很好。你已經有了了不起的開始。」
望著他稚氣的臉龐,我心裡卻有很深的悲哀。我想到一位同事跟我談起最近政府的醜態時,他說:「我們都在哄孩子長大。環境這麼惡劣,我們過去相信的價值都看不到了,孩子們靠什麼支撐他們不斷奮鬥下去呢?」
在一片讓人灰心的消息當中,中國時報卻有一則報導說,最近馬英九父喪的新聞,「讓大家看了很有感覺」。我想,真讓大家有感覺的,恐怕不是馬家的喪事,而是一種久違的、對品格的信念。這種信念原本是我們的基本社會價值,這幾年已在快速瓦解中,連續的政府弊案,又成為最後的一根稻草。但馬家父喪所揭示的一種深層價值,卻適時的給整個社會打了一根強心針。
我們曾帶孩子讀司馬遷的傳記,司馬遷從家庭教育得到的信念,我們從馬英九的庭訓中也看到了「人要活在歷史裡」。活在歷史中,人自知必須面對天地、鬼神,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多所節制;而人也因為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可以放大放遠,就有了超越眼前一切困窘的力量。這正是我們傳統人文精神的精髓啊!在充滿困頓的環境中,這也是我們唯一能給孩子的力量了。
我們無意將馬鶴凌「神格化」,因為這種人格典範,本來就是我們的人文傳統,如今,讓大家看到它還在,而且,可以如此透徹的實踐在行為之中。在一片「士大夫無恥」的環境中,至少讓我們對於一個以風骨、氣節為典範的時代仍抱有期待。於是,我們就有了力量,願意陪著孩子繼續堅持下去。
(作者為上善人文基金會執行長)
- Nov 11 Fri 2005 16:16
久違了!失落的人文精神 鄧美玲 2005.11.07 中國時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