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筆者參加兒子就讀高中的「親師座談會」,但見去年帶兒子入學時,那一整排廢棄教室至今仍未拆除,感覺既荒涼也礙眼,與周遭景物極不搭調。新校舍增建無期,學生只有分散各角落上課。學校一千多名學生,竟然只有十分之一的家長與會,每個班級幾乎都是個位數,冷冷清清。

聽教師提及,超低出席率是常態,因學校是弱勢學校,相對的學生也是弱勢學生,而家長也大部分是弱勢家長。我不太理解箇中意涵,他進一步解釋,學校雖是公立高中,卻是敬陪末座的後段班,又處偏遠地區,成績好的不可能來讀;成績差但家境好的學生,家長會把孩子送入私立高中;願意選填就讀的,大概只剩下經濟狀況不佳又不是很會讀書的學生了。

「親師座談會」的重頭戲是選舉家長會代表。眾所周知,家長會最大的功能是「捐錢」幫助學校推動校務,因此要當代表甚至委員或會長,除了熱忱,至少要具備一定的財力,以備不時之需。那天十一點半時,學校擴音器不斷的「催促」各班級代表到禮堂集合開會。孩子的班上只來了三位家長,老師一番徵詢鼓勵,大家卻都缺乏意願。相較於都會區各級學校選舉家長代表,不乏「當仁不讓」的有力人士,偏遠地區弱勢學校的家長,心有餘力不足,這「殊榮」恐怕是難以承受之重。

多年來,教育部一直努力要縮小城鄉的教育差距,筆者認為,在經費補助上,不應「一視同仁」。沒有明星學校光環加持,偏遠地區學校,官方更應強勢挹助資源,讓其擺脫弱勢宿命;尤其需借助家長幫忙的這一部分,更應由教育部來承擔,讓學校無後顧之憂,專心辦學,讓學生有出頭天的一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2500223,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