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集團(Caryle Group)大手筆百分百收購台灣最大,也是全球第一的封測廠日月光,眼看極可能讓政府對企業投資大陸的百分之四十設限破功。不過,凱雷集團的魔棒絕非一般融資收購操作,而是該集團運用政經旋轉門的堂奧。

凱雷集團的頭面人物一字排開包括了前美國總統老布希、前國務卿貝克、前國防部長卡魯奇、前證交委員會主席列維特、前菲律賓總統羅慕斯、前泰國總理潘雅拉春與前英相梅傑等,將這樣一個夢幻組合稱之為全球金融帝國的影子內閣並不為過。

既稱為金融帝國的影子內閣,便意味這些前元首、前官員不是被請去養老養望,而是要動腦子、捲袖子,設法為錢開道。雖然凱雷集團在台灣已經涉入過幾樁收購案件,但實際上凱雷集團最強悍的盈利部門是從事被稱為「死亡交易」的軍火買賣,而這對台灣的影響無疑更為深遠。

在二○○二年,我國國防部長湯耀明以部長身份會晤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這個閉門峰會的官方層次為一九七九年雙方斷交後所僅見,而居間穿梭者則是時任美台商會主席,也是凱雷集團要員的卡魯奇。翌(二○○三)年,陳水扁的「欣榮之旅」更曾引發軍火商招待風波,其餐會要角--聯合國防公司亦屬凱雷集團所有。換言之,近幾年來美國對台軍售轉趨積極,甚至強逼我方買單,並不乏台灣政要呼應,多少得「歸功」於凱雷集團的長袖善舞。

凱雷集團之所以備受疵議,當然與其營利模式有關。兒子當總統,老子當說客,結果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小布希矢志堅持到底的反恐戰爭把納稅人又剝了一層皮,但老布希的凱雷集團卻趁機坐收漁利。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十字軍火砲,官方原本準備放棄這項大而無當的計畫,但由於事涉凱雷集團,故卡羅奇再度出馬(卡氏與時任國防部長的倫斯斐是大學同寢室友),硬是讓該案敗部復活,旗下公司瞬間入袋超過兩千三百萬美元。

如此情景恐怕要讓凱雷集團深耕的亞洲國家人民氣得跳腳。當年金融風暴,一邊納涼的華府與華爾街賣力痛斥東亞大搞朋黨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根本是自作孽。許多西方的私募基金更趁著IMF接管期間逢低進場,大肆收購、重整,如今多已口袋飽滿。問題是,布希父子所營造出來的政商朋黨網絡又豈會遜於金泳三父子?蘇哈托家族再怎麼貪腐也不過是個土豪,惟布希家族卻能對全球呼風喚雨。

在很多人眼中,凱雷集團所代表的私募基金既時興又神秘,其金融語言似是挖掘尚未充分效率化的商機。然則,從凱雷集團過去被爆料的前科來看,在這個貌似高級現代化語言的背後,其核心機制恐怕還是非常依賴被視為「前現代」的政商朋黨網絡。對此,衝刺軍購有功的台灣藍綠政要,來日獲得凱雷集團青睞而被邀請「入閣」,未必是天方夜譚。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12900308,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