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總部回師台北,雙十國慶天下圍攻山雨欲來,十月註定是倒扁的關鍵時刻:司法偵查將有結果,群眾運動不耐久候,全面二次罷免綠委一啟動,情勢想必將緊繃到最高點。此時此刻,社會各界都將目光落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身上,他要做什麼?
馬英九的回應很簡單,就是堅持「體制內倒扁」,在國會不斷進行罷免案。至於勢將掀起全台烽火的罷免綠委案,馬英九態度很明快:他不贊成。而且早在周二「中山會報」高層會議裡,國民黨就已形同定了調,幕僚提出的分析報告,十一項反對理由洋洋灑灑,僅有四項正面意見聊備一格。
在倒扁/挺扁力道對決的火熱氣氛裡,馬英九展現了外界較少窺見的「魄力」:即使一直被罵不作為、軟弱、不像男人、暗中挺扁,馬英九還是堅持不介入倒扁、不看好群眾運動、不認同衝撞體制。前晚他接受電視專訪,被叩應群眾罵到臭頭,他也不為所動。
從法治社會的基礎看來,馬英九的堅持不能說沒有道理。首先,民主國家正義的實踐必定要透過法治,陳水扁一家人的高度爭議,的確搞得全台灣雞飛狗跳,但癥結點是在民進黨;如果民進黨沒有切割,陳水扁必定過關,民進黨要為此付出政治代價,這也是民進黨有人憂心未來數年選舉都會輸的原因。
在馬英九看來,陳水扁與民進黨其實已經開始付出代價,包括扁的歷史定位、民進黨的前途,都一點一滴地流失;這時是否再以更激烈的方式教訓扁與民進黨,以實踐「真實正義」,對馬英九來說答案是否定的,他甚至認為這個關卡沒有守住,未來台灣將永無寧日。
簡單歸納,這是兩種價值的選擇,分別是倒扁總部認為的「扁不下台,正義無從實現」,與馬英九認為的「正義的實踐必須透過法治,也非當下可蹴」。此二者或許沒有對錯,馬英九選擇的價值,讓他定調國民黨往後的主軸就是罷免;而他的政治判斷,則讓他對同屬體制內的倒閣、彈劾較為保留。
倘若從價值選擇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的決定只是一種政治抉擇。畢竟馬屬於保守型的政治人物,要把他逼近政變邊緣的革命活動,絕對是緣木求魚。但他在這段時間暴露出欠缺領導力的缺點,譬如無法責成黨內提出更積極作法、與朝野領袖會面也破局,則與價值選擇無關,毋寧可視為他個人的政治缺陷。
從馬英九的堅持,大約可以窺探倒扁活動最後會如何收場。任何大規模的衝撞體制運動,只要馬英九與國民黨不贊成,大概很難發揮強力效用;同樣的,任何因為倒扁激起的政治協商,如果沒有馬英九參與,大概也很難談成。在這個歷史時刻裡,馬英九的角色如此微妙,他的性格則決定了他最終的選擇。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0600011,00.html
- Oct 06 Fri 2006 12:48
2006.10.06 中國時報 馬的價值選擇 左右倒扁結局 蕭旭岑/特稿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