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國寶級院藏《懷素自敘帖》近年受到大眾矚目,不僅書法家傅申鑑定後公布故宮《自敘帖》並非真跡,應是北宋映寫本。故宮昨也出版和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以光學檢測自敘帖的報告,再度確認自敘帖為「寫本」。故宮院長石守謙表示,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光學技術能夠不破壞古物並進行檢測,故宮將與該所建立合作模式,故宮院藏的《萬壑松風圖》將是下一件檢測的作品。
故宮博物院去年10月將《懷素自敘帖》全卷及部份檢測圖片公開展示,吸引參觀人潮,民眾關注國寶級藏品的真假,也想一探古書畫如何以科學技術鑑定。故宮出版的《懷素自敘帖卷檢測報告》則完整公布鑑定始末,全書96頁,附全卷彩色摺頁,34張高精細與螢光攝影對照圖。
數百年來爭論不休
唐懷素,草書絕妙,受到顏真卿等書家、詩人激賞,紛紛贈以詩文。大曆12年,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自敘帖》。本卷為草書藝術極致,但數百年來專家學者對它的作者及流傳爭論不休,近年故宮本到底是鉤摹本還是寫本也引發學者爭議,加上自敘帖第一紙曾由北宋詩人蘇舜欽補書,促使故宮想以科學方法鑑定。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擅長以科學技術檢測日本古物、壁畫、屏風、佛畫,故宮去年8月首度前往該所考察,敲定與光學專家城野誠治、山梨繪美子合作,透過高精細攝影(突破顯微攝影極限)、近紅外線攝影(反射與透射)、螢光攝影(可分辨不同材質紙張差異)來檢測自敘帖,該所去年10月來台拍攝,分析結果經整理出版成書。
科技鑑定無鉤摹痕跡
書法家傅申日前公布鑑定自敘帖的結果,發現故宮本並非真跡,但也沒有臨摹的痕跡,應是北宋高人臨摹後將痕跡映於紙張,再映寫(「映寫」一詞為傅申所創)的版本。科學鑑定雖無法確認是否為真跡,還是映寫本,但故宮書畫處研究員何傳馨指出,根據高精細及螢光攝影結果,除了疑為蘇舜欽補寫的第一紙墨色略有不同,其餘並無墨色重複的鉤摹痕跡,應是全為一筆書寫。
光學專家城野誠治也被石守謙譽為有「不同的眼睛」,前人記載自敘帖為「描金鸞雀宋綾」,裝裱的織法有特殊紋路,一般人肉眼看不出,但城野首度檢視自敘帖,調整燈光角度,即可看出織法特殊紋路,後來以高精細攝影觀察質地,的確是極為特殊的材質。
傅申昨也肯定故宮與日本耗費一年發表的科學結果,但他也指出,科學的訓練和古書畫訓練不同,科學人員懂得如何鑑定,但書畫專家知道要如何解讀,因此雙方應相輔相成才能有好的鑑定結果。他指出,故宮的科學鑑定是跨出一大步,是慶祝故宮80周年慶最好的成果。
將再檢測萬壑松風圖
石守謙說,故宮要學習日本的技術不難,但鑑定時的判準則需要經驗;而日本則不若故宮書畫專家對古物的熟悉,所以雙方未來將建立合作模式,下一件要檢測的為宋朝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此作品年款清楚,但墨色呈現石青色,科學鑑定可協助判定顏料中的礦物質內容。明年故宮將舉辦「北宋大觀」展覽,預計將呈現《萬壑松風圖》等三件古書畫的鑑定結果。
【2005/11/16 民生報】
- Nov 17 Thu 2005 12:49
懷素自敘帖確定是寫本 【記者劉郁青/報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