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台灣棒球史的起點是全由日本人所組成的台北一中棒球隊,這個百年可能是「虛歲」,如今棒球在台灣根深柢固已經是不變的事實。

王建民的背號「四十」和勝投「十九」,想必是台灣棒球迷最耳熟能詳的兩組數字,不知不覺地,這陣子還有另一個數字被炒熱了起來,那就是台灣棒球已經滿「百」歲了。

說起台灣棒球歷史,一般人都不太明瞭,而且十之八九會把紅葉少棒當成源頭,或者對四級棒球的揚威國際有些印象,但提到百年,大概會先想到美國職棒大聯盟是間百年老店,擁有一百多年的優良傳統,沒想到在福爾摩沙這座蕞爾小島,藉由《台灣棒球一百年》、《台灣棒球百年史》兩本書的發行,外加公視製播的《台灣棒球百年風雲》,我們才發覺,原來棒球已經悄悄地在寶島運行了一世紀。

隨著一集接著一集的紀錄片拼湊,台灣棒球的面貌日趨完整,回顧先人的點點滴滴,前輩的開墾播種、年輕一代的接棒深耕,就是要讓棒球在這塊土地上越來越茁壯,越來越成熟。

不管年齡是如何計算,歷史會怎樣演進,就算台灣棒球史的起點是全由日本人所組成的台北一中棒球隊,這個百年可能是「虛歲」,如今棒球在台灣根深柢固已經是不變的事實,多少年來,成千上萬的選手流血流汗,在世界各地拚鬥出讓人驕傲的成績,棒球早已和台灣畫上等號。

至於「一百年」是否真的意義非凡?其實倒也還好,因為時間總會往前走,不論三十、七十五或是九十九,只要還有人在台灣打棒球,年份就會繼續累計下去,真正重要且讓人永遠無法忘懷的,是在棒球場上奮鬥的台灣之子,沒有他們,百年只是空虛的數字,沒有令人感動的價值。

看到珍貴的歷史鏡頭,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前人們拿著棒球的顫抖雙手,敘述著從無到有的新世界,跌倒了再爬起來,不論輸贏就是要堅持到底,日本人帶給台灣的棒球,在原住民、漢人的攜手學習下去蕪存菁,還能遠征日本讓扶桑島民刮目相看。

更值得慶幸的是,百年下來,台灣不但成立了自己的職棒聯盟,也有「二郭一莊一呂」等強投豪打笑傲日本職棒,更在世界的頂點誕生出王建民這位大聯盟級的明星選手,還有更多的球員準備嶄露頭角,縱然在雅典奧運鎩羽而歸,也不能抹滅棒球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地位。

稍嫌遺憾的是,台灣職棒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進,從比賽水準、制度、球場、球團到經營方式,雖然歷經十七年卻仍處於摸索學習的階段,也不足以跟上國際腳步,世界棒球經典大賽的結果就是一面真實的鏡子:台灣棒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眼間,第一個百年已經過去,下個一百年將是什麼局面?目前仍難以斷言,但「努力」卻是不變的要素,看到剛出爐的中華職棒總冠軍 La new 熊,全隊上下將士用命,團結一心;看到旅美、旅日選手刻苦耐勞,爭取升上大聯盟、一軍的機會;再看到三級棒球的小朋友們,頂著烈日練習,朝著夢想前進……這,才是台灣棒球百年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2+112006110300492,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