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OGO禮券案,外界質疑「送錢的有罪,收錢的沒事」,起訴內容與社會期待有明顯落差。台大社會系教授林端表示,該案再度斲傷人民的法感和法律意識,顯示目前的司法不是人民的司法,而是權貴的司法,司法再度成為政治的婢女。

目前亦身兼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監事的林端指出,現在整個社會寄望於陳瑞仁檢察官,國務機要費案的偵辦結果,教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我們不要被動期待陳瑞仁,輿論應該支持他,讓他以長期衝撞體制的檢改精神,把國務機要費案說清楚、講明白。

以下是林端專訪,以第一人稱記述:

法律必須貼近社會觀感,沒有社會基礎的法律是空洞的。從台開案到SOGO禮券案,只要牽涉第一家庭,不是從輕發落,就是簽結不起訴。相對於其他貪瀆案,並沒有相等的對待,有違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原則。SOGO案中,還有一千多萬禮券流向不明,檢察官為何要將起訴罪名切割,草草簽結,令人很難理解。

另外,這些牽涉第一家庭的大案中,也看不到檢改會、法官協會和民間司改會等司改團體站出來,讓我很失望,而這也顯示法律人也分裂了。

SOGO案最大的殺傷力,在於瓦解了依法行政、依法立法與依法偵查與審判三權分立的司法架構。司法光有合乎法律程序的合法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大多數人民承認與接納的正當性,以及實際運作有效的實效性。民調只剩十八趴的阿扁已喪失依法執政的正當性與實效性;同樣,高達七成左右的民眾懷疑台開案與SOGO案的司法公正性,也使依法偵查與審判喪失了正當性與實效性。

最近一連串的貪瀆案,把台灣專業倫理徹底破壞了。公私不分、公器私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破壞「政治家倫理」。律師出身的領導者公開影響涉案案情、檢察官屈服於政治壓力,以「惡法亦法」為護身符,破壞「法律人倫理」。黃芳彥和趙建銘遊走法律邊緣,棄醫師專業於不顧,破壞「醫師倫理」。既然專家不可信任,那人民只好站出來。

後現代的專家觀點是,專家知識是有限的和有風險的。法律須兼顧社會生活與人民情感,SOGO案顯示法律人的判斷有問題;如果法律就像機器,只是單純的邏輯結構,那就離社會太遠了。倒扁行動就是因為法律人做得太差了,人民站出來要求結構性的再造,重提「禮義廉恥」的倫理道德價值,反抗「法律系統」和「政治系統」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以重建台灣社會的新價值。

除了人民的自覺外,偵辦國務機要費案的陳瑞仁檢察官則是社會的另一個期待。其實,社會的期待已叫陳瑞仁太沈重;雖然陳瑞仁的人格是可以期待的,但在保守的司法文化下,如期別倫理、長官與屬下的官場倫理,仍有很多限制。

我們應積極鼓勵他,發動輿論支持他。雖然台灣採成文法,但仍有很多法律漏洞,法官、檢察官仍有積極補漏的空間,可以運作。陳瑞仁長期投入檢改,衝撞體制,我相信國務機要費案他會說清楚講明白。

如果很不幸社會期待再度落空,顯示法律人已不可信任。更必須推動獨立檢察官制度與人民參審制,成立獨立的肅貪委員會或偵查委員會,讓社會公正人士參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355102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