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文題名】 《史記》與《水滸傳》敘事藝術比較研究——兼論《水滸傳》的敘事藝術源流
【論文作者】 許勇強
【作者專業】 中國古代文學 
【導師姓名】 董運庭 
【授予學位】 碩士
【授予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 
【授予時間】 20040401
【 分類號 】 I206.2 I207.412 
【 關鍵詞 】 史記 水滸傳 敘事視角 史傳文學 
【 摘 要 】 自明代以降,歷代文人都不同程度的認識到《史記》與《水滸傳》在敘事藝術上的關系,但多限于一種感性的評價。本文則運用西方結構主義敘事學的基本理論,結合我國傳統敘事文學的特點,對《史記》與《水滸傳》在敘事時序、敘事視角和敘事結構上進行比較。 首先,從敘事時間這個方面看,我們發現,第一,《水滸傳》基本上秉承了《史記》為代表的史傳文學的順敘方式,這也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最基本的敘事模式。第二,在概述、省略及對同一事件的重復方面,《史記》運用較多,這自然是與其史書特性密不可分的。第三,凡是在與小說技法方面相關的技巧諸如插敘、補敘等述等,《水滸傳》作者運用更加嫻熟圓通,這表明《水滸傳》作為小說較其祖先史傳文學在敘事方面大大的進步了。第四,《水滸傳》中諸如回末韻文預敘及文中自注等都與說話藝術有密切聯系。 其次,從敘事視角方面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如下的特征:一是《史記》基本上沒有心理描寫,縱然有也是一種言語性動作,這自然是由于史官文化的實錄精神及思維方式決定的。二是戲劇化的敘述這種小說中獨有的敘述視角在《水滸傳》中運用較多,而作為史書的《史記》則基本上沒有。三是說話藝術造成《水滸傳》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客觀性全知視角,因為說書人作為一種敘述角色常常介入故事、打斷故事的進程并發表一些評論性的觀點。 最后,從敘事結構上看,《史記》對《水滸傳》的影響特別大,但進一步的分析則可以發現,《水滸傳》的結構雖然有摹仿《史記》列傳體的痕跡,但其各部分之間的鉤連技巧是相當高的,這自然又是與《水滸傳》在后期成書過程中經過書會才人進行案頭加工打磨分不開的,這種加工自然又受到了傳統小說章法技巧的影響。 通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本文認為《水滸傳》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敘事特征,主要是由于史官文化高度發達使得《水滸傳》在敘事藝術上主動向前者學習摹仿的結果。另外,由于《水滸傳》是在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故而具有濃厚的說話藝術色彩。當然小說藝術自身的發展也是一個原因。總之,根據本文的分析可以認為《水滸傳》敘事藝術的主要源流有二,即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傳文學和說話藝術。其中又以前者為主。 顯然,本文的個案分析不僅針對《史記》與《水滸傳》的敘事關系,它還對探索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與史傳文學的敘事藝術關系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文摘語種】 中文文摘
【論文頁數】 1-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