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是中共「反右」運動五十周年。正當外界期待去年年底總理溫家寶「文藝講話」,代表向知識分子釋出善意,可能會進一步反思「反右」之際,中共卻在年初查禁了當時右派代表人物章伯鈞之女章詒和所著的「伶人往事」一書。中共這項動作,引發海內外知識階層的撻伐,也讓外界重新省思五十年前的「反右」運動仍對當今中國政治、社會所造成的後遺症。對此,本報特別製作刊出「反右五十年」專題,期能藉此鑑往知來。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至今已經五十年了,依據中共主政者的算盤,時間是最好的療劑,當昔日的受害者逐一揮別塵世時,包含「反右」、「文革」、「六四」等一系列歷史的傷痕,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凝結成疤,以至最後脫落消失。

從中共一九八○年的定調來看,「反右派」運動的本身並沒有錯誤,錯的只是「擴大化」。根據這種認定,被定為「右派」的五十五萬人(保守估計)當中,只有九十六人是名符其實的右派,其他人都是被冤枉的,而這些被冤枉者,則都已經被「摘帽」,回到正常的人生路途。

中共這種定調方式的錯誤,首先引起章詒和為她父親章伯鈞和其他九十五名「右派」鳴不平。根據大陸學者金觀濤的研究,這些右派當時的言論,既不反對社會主義,也不反對共產黨領導,他們只是指出共產黨偏離了它宣稱的理想和目標,何罪之有?

五十五萬人被冤枉 朱鎔基也在內

其次的不平,來自五十五萬名被冤枉者。中共前總理朱鎔基是最知名的摘帽右派,他在一九五八年被定為右派時,是一個三十歲的副科級幹部,一直到二十年之後摘去右派帽子時,五十歲的朱鎔基,還只是一個副科級幹部。當然,朱鎔基後來的青雲直上,沒有其他摘帽右派能及,但即使是朱鎔基,他失去的二十年青春,誰來還?

追究這些,只是「平反」的最表面意義─「正義」,中共正因為還不起這許多「正義」,因此採取了迴避的態度,但中共忽略了「平反」的更積極意義在於「鑑往知來」,唯有正視歷史,才能面對未來,而迴避的結果,只能讓錯誤一再發生。

評估「反右」的負面影響,首先在於大陸知識分子自此之後的明哲保身態度。在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施展「陽謀」之後五十年,當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個月前再次對大陸藝文界呼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至今沒有多少迴響。溫家寶的呼籲再怎麼真誠,在大陸社會民眾看來,仍像個放羊的孩子。

「反右」毛澤東意識形態鬥爭起點

其次,「反右」被史家認定是中共(或毛澤東)意識形態鬥爭的起點。中共原已經在一九五六年認定階級鬥爭告一段落,今後工作將以經濟建設為主,但一九五七年的「反右」再次啟動了階級鬥爭,讓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因此耽擱了二十年。

事實上,受到這種階級鬥爭觀念的影響,耽擱的何止是二十年,它目前還在繼續阻滯著大陸的改革開放進程。大陸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的幾次發展路線大辯論,每次都和「左」、「右」有關,二○○四年開始的第三次大辯論至今沒有結論,從國有資產流失到私營企業家「第一桶金」的「原罪」問題,在在可以看到大陸「左」的身影。

這裡面,「左」的外在表現在於「要求公平」,這並沒有錯,中共主政者,包含鄧小平「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的講話在內,他們擔心的並不是「公平」的訴求,而是從一九五七年「反右」開始、一種「極左」潮流的再起。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900065,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9 
嚴防「復辟」 毛澤東發起「反右」
徐尚禮

一九五七年中共「反右」是中共建國後第一場大規模社會運動,也是毛澤東極左傾向的開始。「反右」讓一度對毛存有幻想的黨外人士及知識分子認清毛的性格及中共黨性。回顧歷史,反右運動其實只是中共極左化的序曲,接踵而至的「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牽連更廣、為禍更大。

反右運動隱藏毛澤東對國際間共黨統治危機的恐懼,一九五六年中共八屆二中全會時,毛說「要以東歐為鑑」。他指的是波蘭、匈牙利群眾上街抗議當局事件。波、匈事件加上赫魯雪夫在一九五六年的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批鬥史大林,讓毛覺有被「復辟」的疑慮。

直到一九五七年毛發動反右之際,知識分子及黨外人士,還以為可以「大鳴大放」。這是由於毛澤東於一九五五年開始提出「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九五六年,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向知識分子作了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講話,要知識界大鳴大放。一九五七年五月一日,《人民日報》文章還希望黨外人士及知識分子協助中共整風,繼續「大鳴大放」。

殊不知,毛澤東已聽不下去諸如「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輪流坐莊」、「反對黨天下」等論調。從「大鳴大放」轉變到反右,知識分子及黨外人士終體會「雙百方針」其實是「引蛇出洞」的誘餌,所謂「言者無罪」全是假話。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毛澤東撰文《事情正在發生變化》供黨內閱讀。六月八日《人民日報》社論《這是為什麼?》誣指「少數的右派分子在『幫助共產黨整風』的名義下,企圖乘機把共產黨和工人階級打翻,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打翻」。

在反右運動下,章伯鈞在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成為中國第一號資產階級「右派分子」,據中共統計,一九五七年反右及一九五八年「反右補課」運動中揪出的「毒草」共計五十五萬人左右。

反右對中共和中國影響甚大。一九五八年毛推行「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一極左運動造成一九六○年開始的「三年災害」,毛不得不退居二線,讓劉少奇、鄧小平主持政務。毛為奪權,一九六七年發動文革,造成十年浩劫。這些極左化運動可說肇因於反右。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90006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9 
章伯鈞首當其衝 處死林昭要子彈錢
彭志平/北京報導

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當中共中央通過《中央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時,誰也沒想到這一場「糾正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的錯誤的思想作風」的整風運動會迅速發展成腥風血雨的「反右鬥爭」。這一場時代悲劇,讓眾多耿直的知識分子身心遭受嚴重摧殘;時至今日,有的知識分子為當時的行為懺悔,有的知識分子至今不敢說真話。

章伯鈞在「反右」期間就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章詒和回憶說,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章伯鈞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聽了毛澤東的講話之後感到異常興奮,認為「人民內部矛盾」概念的提出,「今後主要是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問題」的總體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相互監督」的方針確立,是毛澤東對自身理論的突破。

但是,章詒和回憶,五月二十一日章伯鈞就被找到中央統戰部開會,「給中共提批評意見」。二十二日,章伯鈞的談話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也成了章伯鈞畫右的罪狀和定性材料。章詒和回憶他父親,「畫右以後,他從一個忙碌的政治家變為孤獨的思想者。從此,靈魂在自己軀殼裡無法安放。」

有了「不予改正的右派」的父親,從一九五七年開始,章詒和在不同的地方也都承受著政治壓力與社會歧視,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文革」期間,章詒和以「現行反革命罪」判刑二十年,坐牢十載。

在「反右」運動被迫害人士中,還有一位知名的北大才女林昭(原名彭令昭)。林昭當時就讀北京大學新聞系的,因為同情「右派」同學張元勛,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但被及時搶救過來。

林昭隨後被判勞動教養三年,她非常不服,跑到團中央質問:「當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長時,曾慨然向北洋軍閥政府去保釋『五四』被捕的學生,現在他們(指北大領導)卻把學生送進去,良知何在?」後因新聞系副主任羅列憐其體弱多病,冒險為之說情,林昭得以留在學校接受群眾「監督改造」。

一九六○年前後,林昭回到上海養病,在上海又因與「反叛者」的交往,籌辦針砭時弊的《星火》雜誌而被控以「組織反革命集團」被捕入獄。在獄中,由於林昭拒絕違心地服從,被獄卒視為表現惡劣,遭受嚴重的虐待,最後遭到處決,死時只有三十六歲。處決之後,獄方還去跟她的家人要五分錢的「子彈錢」。林昭被捕之後,沒多久她的父親就含憤自盡;她被處決後,她的母親精神錯亂,最後也走上絕路。

章詒和、林昭深受「反右」之苦、之害,但是,也有人在「反右」中得利,現在充滿懺悔之心,她是丁子霖。

「我的同學裡有三個人被中宣部定性為『嚴重反黨』被打成右派。當時,我的年紀還小,根本不懂得『鳴』、『放』,由於沒有言論,在『非右即左』之下,我就被畫為靠左。我年輕、幼稚、閱歷淺,虛幻的就像跟棍子,給人戴帽子。現在想來,我跟他們是活在兩個世界,他們是先知先覺,但是他們的一生因此改變了。回想起當時,我很懺悔!」丁子霖在平靜的語氣中道出了她的反思。

五十年過去了,傷痕並沒有抹平,懺悔在若干知識分子的心頭裡悸動著。問起「反右」對大陸最嚴重的影響,丁子霖說,「徹底的封殺了知識份子的言論,徹底的成為一言堂;當年很多人沒敢說真話,到現在也還沒敢說真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90006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9 
溫家寶再提雙百 要求輿論網路跟隨黨?
林克倫/上海報導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在中國文聯大會上重提沈寂已久近五十年的「雙百方針」,強調中國的文藝工作要「百花齊放、百家齊鳴」,顯示傳媒市場化與網路博客(部落格)湧現,已對中共建構和諧社會造成新困擾。

溫家寶是在中國文聯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突然以「即席感性」方式發表談話,半個月後,官方喉舌「新華社」以《同文學藝術家談心》為名披露全文,頓時大陸文藝界對溫的講話溢美之詞不絕於耳,甚至有人稱○七年是中國文藝復興運動年。

溫家寶在《談心》中多次提到民主、自由和真理,強調中國要有光明的未來,必須發揮全體人民追求真理的積極性,鼓勵科學家、藝術家探索自然界奧秘、社會法則和人生真諦,有好事者曾統計,《談心》一文共十一次呼籲要思想解放、九次強調自由,溫總理的文藝講話語重心長。

部分大陸學者評論認為,自從「徹底否定文革」、提倡思想解放三十年後,中共中央領導人再次以尖銳方式提出思想解放與自由問題,絕非偶然之舉,而是抓到文藝工作在當前中國繼續發展,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其實,「雙百方針」是中共的文藝政策,是指一種意識形態下的文學藝術與思想言論的表達方式,凡超出這種意識形態框架者,即有可能被視為「文學藝術毒草」或「思想言論反動」,此評判標準亦被稱為「正確導向」或「正確輿論」,過去數十年雖有弱化卻絕未消失。

既然「雙百方針」文藝政策未曾變過,溫家寶的《談心》本質上絕非跟大陸文藝工作「交心」,而是「談黨對文藝工作的心裡話」,說穿了就是要這批領國家薪水的作家們,在文藝工作上做黨的急先鋒、引導當前輿論方向,即主旋律要跟著黨中央轉。

綜觀近幾年主導中國文藝市場者,在經濟市場化潮流下,當紅賣座作品多屬官方認定的靡靡之音,談兩性性愛、談離婚等題材越是辣絕銷售量越高,市場化證明讀者不屑官方教條作品;網路博客日益普及也開啟「有限的」言論自由空間,嚴重衝擊中共的執政話語壟斷權。

事實上,溫家寶《談心》一文刊出後,歌功頌德者多為藝文界人士,部分在大陸頗具影響力的大報根本未轉載刊登,而時隔不足兩月,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會議上「點名」八本書,下令要求封禁並懲處出版社,上週胡錦濤也指示要加強大陸網路管制。

一位網友在博客撰文質疑稱,禁書作者基於社會責任感撰書,旁人完全可以不同意其陳述或者結論,也可自行著書立說予以反駁,隨意地封殺不讓人家講話,哪有什麼溫總理所述的「更為自由、民主的學術氣氛」之言,「不禁令人納悶,什麼才是當今中央的文藝政策」。

溫家寶的《談心》一文絕非即興之作,「雙百方針」再次提出至少有二重目的,一位不願具名學者認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再次重申並強化黨文藝工作,「齊放是要將黨政策展現至民間,爭鳴則是跟網路博客一爭高下,『雙百』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才有合法性」。

另一重目的是針對現存網路「有限的」言論空間,近日中共中央加強網路管理即是實例,這名學者指出,當年「雙百方針」演變成「引蛇出洞」導致發生知識份子遭迫害的「反右運動」,再次提出「雙百」就是要警告這些網路群體,「網路世界是公開的,政府是可透過監管『引蛇出洞』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90006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