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名】 桐城四祖與《史記》
【論文作者】 馮麗君
【作者專業】 中國古代文學 
【導師姓名】 俞樟華 
【授予學位】 碩士
【授予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 
【授予時間】 20040501
【 分類號 】 I206.2 
【 關鍵詞 】 桐城四祖 古文 《史記》 接受 
【 摘 要 】 接受美學方興未艾,它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成功證明了古代文學的研究需要接受美學.然近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文學界對司馬遷《史記》的接受研究寥寥無幾.鑒于桐城四祖文集中處處表現出了接受《史記》的傾向,所以作者想借用接受美學的有關理論對桐城四祖與《史記》作較為深入、細致的分析.接受美學認為,接受行為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包括接受的背景與動機,具體的表現以及深層次的創作影響.據此,文章分了三個部分:引論列舉了桐城四祖與《史記》的關系,并補充說明了把桐城四祖而非桐城三祖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部分從社會歷史、文學原因和桐城文化三個方面,闡述了桐城四祖選擇《史記》作為接受對象的背景與動機;第二部分著重于內容與理論兩方面具體分析桐城四祖對《史記》的接受,其中內容方面截取的是太史公釋名、人物評品、《貨殖列傳》的接受三個角度,突出了桐城四祖接受《史記》的獨特之處,而理論部分重在探討四祖對司馬遷寫作思想及以往散文創作理論的雙重超越,力圖展現《史記》在中國散文史上不同尋常的意義和作用;第三部分論述了四祖在創作上對《史記》的接受以及成就不如《史記》的原因;余論則試圖分析桐城派中其它文人的理論及創作的特點,以期對桐城派發展、衰亡有個大概的了解.《史記》是史傳文學的顛峰,后世的散文創作從中擷取了無數的營養;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理論與創作的代表,對這兩者關系的探尋,無疑有益于把握《史記》在中國傳統散文理論與創作體系中所起的作用、桐城散文理論與創作的承襲演變及清代古典散文的興衰.
【文摘語種】 中文文摘
【論文頁數】 1-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