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野柳地質公園知名地標女王頭瀕臨斷頭的新聞,近來屢蒙新聞媒體報導。

野柳位於陸海的邊界,擁有許多舉世罕見的海岸地景,一九九九年以前,野柳風景區就像一般的觀光風景遊樂區,不斷地興建各式人工設施來滿足每年近百萬遊客的龐大遊憩需求。

但因遊客過度集中並直接踩踏於景點之上,附近地表幾乎已被踏為平地,遊客任意刻字,用手觸摸蕈狀石膠結較鬆散的頸部,所帶走的些微沙粒正是加速風化破壞地景之元兇。

除了如何搶救女王頭的議題,我們開始思索如何改善長期「超限使用」的問題。

一開始之所以設法保存女王頭這顆蕈狀石,因為擔心地標沒了,遊客減少,會影響當地的整體觀光產值。從公民參與、委託研究到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各界提供了許多建議,但試驗過的每一種方法,或於過程中造成傷害,或仍須長期觀察,目前維持自然的作法,其實是最佳方案。

筆者奉派參加二○○四年英國「世界襲產會議研討會」,也曾就教國外學者有關女王頭的保存問題。原本處心積慮追求延續女王頭壽命,希望她長生不老的想法,受到很大的衝擊。

英國的各項發展計畫、城鄉建設以及景點的經營管理,均以自然為依歸,自然美景區域幾乎沒有人工設施,就算一定得施做,也以環境生態為優先考量,擔心步道的施做會不會造成原有生態環境地表光線的改變、水分的滲透、土壤養分循環的變化而引起生物種類、群聚的改變。

國外並不會針對像女王頭這樣的自然景觀,以人為的方式加工保存,因為環境是一體的,自然都是無價的,人類主觀的意匠之美並不能也不該違反自然。女王頭只是野柳一百八十顆蕈狀石其中的一個,每一顆其實都很是無價的,不應該因為某一顆蕈狀石外觀形狀神似某一物件,而享有不同的對待。以現代的科技,絕對能找出永久保存女王頭的方法,但應不應該這樣做,值得大家進一步討論。

然而,女王頭如不以人工保存,如何維持野柳的觀光吸引力?更值得關注,下一步該怎麼辦?推動成為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架構的地質公園,規畫地質生態旅遊,畫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徹底改變遊客遊憩體驗及行為;以行銷導向進行STP(市場區隔、目標、定位),建立旅遊新品牌,結合漁村社區營造運動,擴大公民參與地景保育運動,發展特色教案、優質遊程及伴手禮商品,讓全新的野柳地質公園,每一顆獨特的蕈狀石,延續女王頭景點魅力。

http://www.udn.com/2006/11/1/NEWS/OPINION/X1/358333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