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圍攻」的和平攻勢雖然浩浩蕩蕩,但是看樣子,「我們的帥哥.我們的巧克力」是準備做到任期結束了。紅衫軍長期抗戰,在雙十節前的一個月,所耗費社會資源之龐大,已超過台灣歷年任何社會運動,假使與事者和輿論歡喜甘願,當然可以無限續攤;不過此時我們仍必須究問:這場社會運動,難道不是如假包換的政治鬥爭嗎?

關於政治鬥爭之說,打從倒扁運動募款階段,綠營即有人強烈主張,譬如辜寬敏罵施明德「流浪狗」,施的前妻拿出當年的求饒衣,都是意圖毀傷施明德的人格,來破壞倒扁運動在政治上的正當性。綠營知道,受到趙建銘案的震撼與牽連,一般人從已公開的事實做常識性的推斷,對阿扁人馬的清白已無絕對信心,時間拖得越久,阿扁政權的公信力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待倒扁運動在九月十五日走出漂亮的「納斯卡線」,綠營眼見民心勢難挽回,各地開始所謂「自發的」反制群眾大會。於是大拇指端出來了,把替「台灣加油」移情為替「阿扁加油」,藉著升高政治族群原本的對立性,來掩飾無法正面為扁人馬辯護的窘態。其實綠營深知,這種固盤的方式只有遭來更多的責難,但是在前無進路的情勢下,反正沒有損失,若能保得住上屆立委的的死忠選民,大家未來幾年至少有個起碼的生計。

至於倒扁運動方面,為擴大號召群眾,自始便強調不涉及政治選舉卡位,是民眾自發的、反貪腐的抗議運動,對藍營、綠營(尤其對綠營中的台獨基要派)的意識型態不碰觸,表面看來確實是中立溫和的社會運動,但所宣稱的運動目標是「阿扁不下台絕不結束抗爭」,卻具有政治鬥爭的實質。因為它針對的只是阿扁下台,而非任何其他社會體制性的變遷,譬如改進司法官辦貪腐案效率或成立廉政公署等等。

然而在形式上,倒扁運動確實符合社會學裡對於「集體行為」的解釋,尤其是Neil J. Smelser的六階段論,它具備了:一、結構性助因,譬如三一九槍擊案後對扁人馬的懷疑,以及兇嫌離奇死亡但該案宣布偵破等;二、結構性緊張,譬如失業者眾多,自殺率增高,以及貧富差距造成民眾對執政者普遍的不滿等等;三、公眾確信的成長與散播,譬如邱毅的每日一爆和電視談話節目對扁人馬貪腐的各種推敲與演繹等;四、催化因素,譬如趙建銘案的爆發及起訴,Sogo案的曖昧不明,及國務機要費荒謬性等;五、行動的動員,譬如黃光國等「民主行動聯盟」的發難,及施明德等「倒扁總部」成立;六、社會控制,譬如公權力的反應緩和,亦使民眾覺得集結並不危險等等。

這一個多月來,公權力的展現可圈可點,尤其警察機關無論紅綠,只要一有暴力傾向就抓,使紅綠之間沒有發生令人遺憾的流血衝突。有些南部縣份決定不開放倒扁集會,雖然被倒扁領導人罵為違反基本人權,但大致上,民眾亦不認為基本人權應該凌駕公共安全,這也是公民社會成熟的反應。就這點而言,我們必須給蘇內閣一點肯定,是因為行政中立,才使倒扁運動可以細水長流。

儘管如此,倒扁的社會運動在實質上仍是政治行動,其鬥爭的目標就是鬥垮阿扁,倒扁的行動本身,或許仍遵從人民集會的相關法律,是體制內允許的,但是在阿扁說什麼也不肯主動辭職的情況下,要阿扁非下台不可,其訴求本身就具有「非體制性」了。阿扁在這個月以來所遭到的羞辱,是戰後台灣政治僅見的,然而在立法院裡,二次罷免依然有聲無影,民眾罷免綠營立委亦緩不濟急。如果倒扁運動的領導人對此有所警覺,應該知道是從「非特定群眾的動員」進入「動員特定群眾」的「後倒扁運動時代」了。除非走上流血革命之路,民主之路,目前只有我們熟悉的這一條。

在「後倒扁」的時代,為不枉費倒扁運動的大規模動員,組成第三黨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唯有組成新的政黨,並在未來大選提出適切的代表人選,讓民怨得到體制性的積極疏導,才能夠擺脫「不下台→不解散→不下台→不解散」的循環困局,同時可測試出是否如綠營所言,紅的群眾其實是紅皮藍骨。倒扁運動之後,若民進黨走向泡沫化,想來亦非關心國家認同去從的人士所樂見;若國民黨因而更能夠老而益壯,亦難講是民主之福。貪腐文化與台灣的政治文化乃共生關係,很多政客是為了貪腐才賣力求個一官半職;反貪腐的道德呼籲,經過這次的紅色運動,相信其價值意義已深入人心,然而要真正落實,還是得從政治的本源著手。

施明德是綠營出身,當不會忘了民進黨初成立時,辦公室裡連黨主席坐的位子都騰不出來。創立政黨遠比街頭靜坐困難,因為它不僅是幾個月或幾年單純理想的吶喊,還必須牽涉到長年累月的資源分配與利益糾葛,對於人性的考驗,時時刻刻在進行。國民黨或民進黨在創黨之初,都是一小撮人提著頭在幹活兒的,當雙十見血、綠旗高掛時,他們還不確知未來在哪裡。現在的施明德與反貪腐的領導幹部,至少有部分經費,以及號稱的上百萬群眾。組第三黨應該是合理選項。

(作者為專欄作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1100229,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