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大專院校從本學期起實施共同助學方案,由學雜費撥3%至5%發放低收入家庭學生獎助學金,但有學校表示,教育部並未編經費貼補學校,各校只好挪支其他費用因應,竟造成因工讀生刪減,教室沒人開門,學生無法上課的怪現象。

教育部在五月間通知各校公私立大專院校,自94學年起實施助學方案,家庭年收入40萬以下學生補助學雜費1.4萬元,列冊低收入學生再補助住宿費用一年1.64萬元;這些補助由學雜費中提撥3%-5%支用。

不少學校對這些突增的數百萬到上千萬元支出措手不及,於是刪減原本以就學獎補助金辦理的項目。

台南縣崑山科技大學,上月底將原本雇用的100多名工讀生刪減1/3,造成夜補校、假日在職進修學生都沒有工讀生開門而無法進教室上課,前天晚間資管系二年級補校學生因無法進入電腦教室而鼓譟。

南台科技大學這學期有1000多名學生申請助學方案,總經費達1600多萬元,占全校就學獎補助金7900萬的兩成,校方難以支應,於是將清寒及低收入補助全數取消。

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師生表示,教育部的作法已衝擊學校財務調度,校方祇好砍工讀生名額,所以有些學系要求學生上課後要留下來打掃教室。

麻豆校區職員表示,教育部一味討好學生,不准學雜費漲價,又針對中低收入戶家庭連開支票,最後都是由學校買單,根本是「只出一張嘴」。

多所學校私下抱怨,教育部施「德政」卻讓學校買單,教育部還說如果配合狀況不佳,評鑑分數就會不好,拿著評鑑的刀架在學校脖子上,不聽都不行,學校只好乾坤大挪移,說穿了只是挖東牆補西牆。

【2005/10/06 聯合報】



助學方案》學校:申請門檻太寬鬆也是問題

地方新聞中心/連線報導

清華、中山、靜宜、元智、銘傳等大學昨天表示,教育部規定學校每年提撥一定比例的學雜費做獎助學金不致排擠學校其他項目預算,但教育部對申請補助的規定太寬鬆,才真的容易出問題。

清華大學每年提撥3%到6%的學雜費收入做為清寒學生助學金;成功大學主任秘書楊明宗表示,學雜費收入和工讀費用、獎助學金在預算是不同科目,不會相互排擠。元智大學對清寒學生減免學雜費的名額不設限,且元智提撥達7%,「不讓窮學生有藉口不來念」;銘傳大學也說提撥足額經費支付,不會排擠到其他項目預算。

但也有多所學校對教育部所訂的申請學雜費減免的條件有疑慮。靜宜大學學務長鄧嘉宏表示,祇依學生家庭年收入為依據,無視學生家中不動產與銀行存款,難免有失公允,教育部應有更周延的規範。

元培技術學院教務長馬英石表示,中低收入證明取得不難,學生自己獨立一戶,全戶全年所得就可以在144萬元以下。

玄奘大學副校長林博文也說,該校就曾出現學生帶著清寒證明但開著轎車來申請的。

【2005/10/06 聯合報】



助學方案》補貼? 教部:明年再研究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聽到崑山科大因校方為撥發助學金導致沒工讀生開教室,教育部官員說,開門這類工作,可由工友或其他人員負責;明明是學校工讀制度設計有問題,怎能歸咎共同助學措施!

教育部高教司長陳德華指出,共同助學措施是對經濟弱勢學生提供實質有效的協助,教育部政策不會改變,但教育部是否要補貼,或提供其他協助,會在明年研究。

教育部補貼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工讀金,今年共撥發2.4億元,學校必須提撥相對金額,以崑山科大為例,今年獲得242萬元補助,所以工讀金雖縮減為1100萬元,仍高出規定許多;且崑山科大發放的獎助學金,總數超過規定下限的3%。

不過陳德華表示,校內工讀的用意,一是學習生活教育,二是安全的工作機會,所以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學校對名額刪減應更謹慎;某些學校寧可發高額獎學金招攬學生,卻縮減工讀名額,不應該的。

【2005/10/0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