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六中全會昨天閉幕,其中高唱建構和諧社會,這已是胡錦濤施政的思想基礎。其中貧富差距加大,被認為是主要危機,已嚴重到足以摧毀社會主義的信用。然而中共認識的貧困,是以現代化為歷史目的,以財富收入增長為依據,因此並不能看到解決貧困時遭遇瓶頸,與對財富這個觀念過於執著有關。一言以蔽之,從財富來衡量貧困的做法,反而加速貧困。

以農村採行一稅制為例,其政策目的是剷除過去鄉鎮胡亂收稅收費,加大農民負擔的現象。可是鄉鎮人事不斷擴增,冗員充斥,財政壓力龐大;且在以財富為導向的主流思潮下,不論鄉鎮本身,或上級縣府,理所當然繼續把創收能力當成唯一指標。除鄉鎮本身需要維持各種額外開銷,縣政府更總是要求鄉鎮每年上繳定額利稅。在農業稅改後,鄉鎮必須另創收入,目前最常見的有二:變賣農村土地給城市企業;或巧立並提高行政罰款名目。前者形成農地大量流失,後者變相壓迫農民。

從中央到省區縣鄉,扶貧工作是以經濟掛帥,脫貧致富的幾乎都是幹部。鄉中貧富差距拉大,是邁向和諧社會的最大諷刺。這時,上級希望鄉鎮脫貧才有業績,因此逼迫下級虛報成長;下級希望留在貧困中,才有補助可享,因此希望少報成長。上級的需要通常是主導,因此虛報壓力遠超過少報。不論是上訪爭取優惠,或收買下鄉考察的上級,各地省縣黨委辦公室附近已湧現「官吃一條街」的畸形政商文化。

用錢買關係,與用關係賺錢的權錢交易,從作為早期城市改革的副作用,已成為當前農村發展主要現象,充其量只能說是幹部脫貧。本來是貧困主體的農民,其實並未深入擴大參與。雖然每每在各地聽到頌揚扶貧工作,號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細究之下不難發現,所謂脫貧致富後,「糧還是糧,山還是山,我們的生活還一樣」。農民其實很難表達意見,因為中央以降都認定,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是愚昧。

而農民一旦接受財富的人生觀,無異承認自己不會賺錢是愚昧,在愚昧的自我認識中,哪可能發揮面對生活挑戰重新思索的能動性。過去他們在壓力下,曾為賺錢不顧一切,甚至毀壞山林而不惜。如今中央要與天和諧,厲行封山育林,農民夾在環保與市場間,不能靠天也不能靠黨,顯得愚昧無助。他們在市場口號驅策下,嘗試註定失敗的投資。

農民喪失浸淫土地大山間的自信,必須面對國家由上而下的指指點點,與身邊幹部能人脫貧致富所代表的模範。和諧社會並未改變之前改革開放採用財富為成敗標準,這是為何農民的出路仍是脫離農村,加上鄉鎮幹部近年租賣土地,造成難以估計的農業損失。適逢歐美與港台各界期盼鄉鎮民主化的主張不斷,殊不知民主化反可惡化農民地位。查村民選舉實施二十餘年,實際依舊是黨委領導,選出的多是黨挑的能人。則和諧與民主,都不能將農民從財富人生觀下解放,反而無形中財富成為更難逆反的人生價值。則農民喪失能動性,養成依賴,成為國家尾大不掉的包袱,就不是農民自己的責任。

順便一提的,是建構和諧社會也影響對外關係。畢竟,消弭貧富差距需要財富轉移,必須儘量把餅做大。如此,與美國建立和諧關係,懷柔台灣,成為關鍵性的外部條件。唯有在和平環境裡,沿海才能全力發展經濟,中央對中西部輸血才有後援。據此,對外不與美國鬥,對內消弭貧富差距,影響所及,對兩岸也展現息事寧人與籠絡人心的風格。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1300308,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