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份子和學者的社會角色不同,知識份子是指關懷宇宙人生或國家社會、並且能夠使用抽象語言進行溝通(發表意見)的人,通常受過某種程度以上的教育即可;而學者是指以研究為職業的人,今日而言必須是碩士、博士以上才能在大學教書,或在研究機構做研究,不過很多學者躲在象牙塔不問世事,就不算是知識份子,學者一離開他的專業領域就不是專家,只是一般的公民。

最近一兩個月衝擊台灣社會的倒扁/反貪腐風潮,協助施明德的成員包括律師、醫生、廣告人、民意代表,如果去除政治人物,主要也是知識份子的組合,他們企圖以「超越藍綠、只問是非」來增加正當性,甚至以「新公民運動」自我期許。但是施明德跳出來的時機,是藍色政黨經年累月倒扁不成以後,他誓言「不是你倒就是我倒」,他的立場與陳文茜、趙少康、李濤等偏頗的親中媒體親中節目難以區分,沒完沒了的抗爭終於引起台南屏東高雄等基層群眾的反彈反制…,所以社會學者張茂桂批評說,這一場倒扁/反貪腐運動的「政黨對抗性格」大於社會實踐性格,很難被稱為新公民運動。

施明德是政治人物,以他的知識背景也不可能一開始設定什麼新公民運動的方向,必定是一些知識份子(或滋事份子)為他獻策。我們不知道這些知識份子只是幫閒、包裝的角色,或是具有真正的涵養和影響力。不過已經看到施明德和他的主要幕僚繼續在修正論述,包括不介入協商、不參加立委和總統選舉,以及立法院「罷免成案」紅軍就退場等,吾人寧願相信,他們內部也有真誠走向新公民運動的聲音。

然而倒扁就等於反貪腐嗎?如果太聚焦於倒扁,是不是離反貪腐的目標更遠?施明德的幕僚,有誰研究過立法院不同版本的陽光法案?理想的知識份子應該具備釐清問題、面對事實的能力,如果能放大心胸促成互利雙贏、共同壯大,就更為難得。

當然,這還要看政治人物是否真正尊重知識份子,或者只想利用知識份子而定。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12/today-o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