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度諾貝爾和平獎今天揭曉,由南亞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學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和他創辦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榮獲。

卅年前,孟加拉吉大港大學經濟學教授尤努斯提出一個協助孟加拉貧民的「微額貸款」計畫,這就是「鄉村銀行」的前身,迄今造福的民眾已超過五百萬人,尤努斯和他創立的銀行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七一年獨立的孟加拉面積十四萬四千平方公里,人口一億二千萬人,其中多數是生活在農村的窮人,每個月只靠幾美元生活。一九七四年,尤努斯帶領學生下鄉做田野調查,親眼目睹廣大農民的苦況,從而觸發他協助廣大農民脫貧的構想。

規定集體申貸 額度幾十美元

尤努斯的構想很簡單,就是開創所謂的「微額貸款」,額度可能只有幾十美元,對象則是貧無立錐之地的窮人,這些人沒有土地或房屋等抵押品或擔保,也沒有工作,要向銀行貸款根本不可能,有了尤努斯提供的微額信用貸款,就可以做小生意,改善生活。

這個計畫推出之後很快獲得成功,將農村「低收入─低儲蓄─低投資─低收入」的惡性循環,轉化為「低收入─信用貸款─投資─更多收入─更多信用貸款─更多投資─更多收入」的模式,到了一九八三年十月,尤努斯這個貸款機構獲得政府核可,正式成立為「鄉村銀行」。

「鄉村銀行」的經營理念,是以集體力量建立相互支持的網路,因此貸款必須集體申請(微額貸款初實施時規定貸款必須五人一組),同時貸款人也必須存款。貸款額度多半是幾十美元,還款期限通常是一年,可以每周或每兩周分期在農村召開的會議上償還。

成功扭轉貧窮 逾40國家效法

一般銀行都是以營利為最高目標,「鄉村銀行」的主要目的則是要扶助窮人,進而改善整個社會。目前「鄉村銀行」股份除政府持有一二%之外,其他均屬於借貸者共同持有,銀行董事會由十三人組成,其中九人由借貸者互相推選,三人是政府代表,尤努斯則以常務董事的身分兼任執行長。

「鄉村銀行」運作至今,已經有二百卅萬個孟加拉家戶受惠,以羅沙娜拉為例,她在父親過世後和母親相依為命,兩人每天只能靠挖土賺到五十美分,後來她們靠「鄉村銀行」的貸款買了廿隻雞鴨來飼養,日子才慢慢好轉,如今她們一個月賺一百美元,還有自己的房子。

「鄉村銀行」的成功經驗促成很多機構也起而效法,如今光是在孟加拉,就有八百個非政府組織和四家金融機構,以「鄉村銀行」提供微額貸款的模式在運作。另外有四十多個國家也引進這種提供微額貸款的模式。

有批評者說,微額貸款計畫固然幫助不少窮人,但最窮的窮人還是被排除在外,享受不到這種好處。論者並指出,孟加拉本來就小生意充斥,微額貸款促成更多人加入這個競爭已很激烈的市場,但對於根除貧窮並無幫助。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1400022,00.html




2006.10.14  中國時報 尤努斯:根除貧窮 才有真正和平 尹德瀚/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

有「窮人銀行家」封號的尤努斯,推出「微額貸款」已幫助數百萬人脫離貧窮,也因此獲得榮獲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這是諾貝爾和平獎三年來第二度表揚戮力永續發展,而非傳統的維持和平者。

負責甄選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詞中說:「除非龐大人口族群能找到脫離貧窮的途徑,否則永續和平不可能實現,微額貸款就是這樣的一個途徑。」

現年六十六歲的尤努斯是首位榮獲諾貝爾獎的孟加拉人,可獲得一百三十六萬美元獎金。他在得悉獲獎後表示,他為自己和他的國家感到非常高興,但這也意味更大的責任。尤努斯說:「根除貧窮可以給予人類真正的和平,一個人被貧窮壓制時,沒有自尊和地位可言。」他也表示,部分獎金將開設生產高營養廉價食品的公司,其餘獎金則為窮人設立眼科醫院。

尤努斯並且強調,和平與貧窮間是有關連的,諾貝爾委員會把和平獎頒給他是背書一個夢想,期盼達成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

據了解,尤努斯剛開始實行他的微額貸款計畫時係自掏腰包,之後這個計畫迅速成功,規模也越來越大,於是尤努斯在一九八三年正式創立「鄉村銀行」,雖然每筆貸款仍是小額,但足以讓貸款人買牛羊或雞鴨飼養,或經營小生意,慢慢改善生活。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說:「地球上每個人都有潛力和權利去過像樣的生活,文化和文明容或有所不同,但尤努斯和鄉村銀行的經驗顯示,即使最窮的窮人也能設法獲得發展」。

微額貸款從當初的小小構想,如今已發展成超乎想像的規模,目前「鄉村基金會」已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目前在廿二個國家擁有五十二個合夥組織,分布地區遍及亞洲、非洲、中東和美洲。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1400023,00.html



2006.10.14  中國時報 和平獎議題 轉向人道、環保 張慧英、潘勛/綜合外電報導

過去常由政治領袖掄元的諾貝爾和平獎,近年來出現「非政治化」的新趨勢,開始重視環保、人道等非政治化議題,除了今年的得主之外,最近幾年獲選的非政治領域得主還包括:

一九九五年:英國物理學家羅特布拉特及其主持的「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局勢會議」。他曾參加製造核彈,但二次大戰結束後立即加入反核行列,長年以來敦促世界各國領導人廢除核子武器。

一九九七年: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禁雷運動」,以及該非政府組織召集人茱蒂.威廉斯女士,因「致力禁絕與掃除人員殺傷地雷」,共同獲選為一九九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一九九九年:「無國界醫師組織」,原因是該組織「在許多地區率先展開人道救援工作」,該組織不因國界、政治環境或情感偏袒影響人道救援。

二○○三年:伊朗女律師雪琳.艾芭蒂(Shirin Ebadi),獲獎原因是她在伊朗倡導民主並捍衛人權,為婦女與兒童爭取權益不遺餘力。她曾擔任伊朗第一位女性法官,而且是著名的人權運動領袖,曾協助許多遭迫害的異議分子進行法律訴訟。

二○○四年:肯亞生態學家萬賈麗.瑪賽伊,她長期致力環境保護、推動民主及女權工作,於一九七七年成立並領導「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除了全力推動非洲規模最大的植樹計畫,以促進物種多樣化之外,同時創造工作機會,賦予婦女更多自主權。

二○○五年: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及署長艾巴拉迪共同獲獎。「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在艾巴拉迪領導下,一直致力於防止核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以及確保核能以盡可能安全的方式用於和平目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140002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