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斷一場重大的歷史事件,需要更長的時間距離,才能了解幕後的運作,社會的脈動,看清楚它背後的意義及影響。這一場反貪腐九九運動,要評斷它,仍然太早。但我們可以先看看歷史。

美麗島事件時,多少人看著大審的報導,天天嘆息。那是無聲的年頭。一年後,「黨外新生代」出來競選,陳水扁、謝長廷、林正杰以三劍客之姿,首度出現政壇。但直到六、七年之後,民進黨才宣告成立,兩黨政治終於初具雛形,最後才有二○○○年的政權輪替。二十年之後回顧,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最初的政治運動、社會脈動與鎮壓之間,是什麼關係。

然而,它何曾不是有冗長的沉寂?內部的爭論與路線衝突?時代轉變的開端,有誰能預測得如此清楚?悠長的歷史之河啊!

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學生運動,也是反貪腐。我在現場採訪,直到六月二十一日,一切歸於沉寂才離開。在現場的人,永遠會記憶著和北京市民一起唱歌,一起度過安靜或者狂亂的夜晚,看學生在廣場上彈吉他唱歌,今天說要撤,明天又換一個決策,直到最後的六四事件,走向無聲的沉寂。

沉寂的時間很長嗎?不。中國太大,歷史的回聲,竟不是在此地響起,而是遙遠的地方。

隨後的兩年之內,「蘇東波」發生巨變,整個共產主義世界為之崩解。我們不能說這些國家的巨變,是由於一九八九年的民主運動,但共產主義陣營的崩解,群眾運動的興起,民主運動的萌芽,確確實實是由北京一九八九開始的。中國大陸的文化也跟著轉變。一九八九年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會記住那歷史時刻,自己在做什麼,那時的理想與召喚,那時的青春與熱血,都會成為此生的力量。

反貪腐運動,也有可能是這樣。它現在還看不出明顯效果。因為,即使百萬人的吶喊,在現有的罷免制度下,依然走不出立法院。司法審判,更不可能現在就會有效果。依靠著總統豁免體制的保護,陳水扁不會在刑法上被起訴。但事情只是這樣嗎?

不,不會是這樣的。想想在廣場上,當學生站出來,當一個孩子開始讀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當老師要總統知恥,當「總統獎」的得主不願意接受獎金,批判那是不義的「贓款」,當社會運動高舉古老的道德「禮義廉恥」……。那種社會的自覺反省,那無數人高喊「阿扁下台」的批判,難道只是針對一人?在這樣的社會運動中洗禮過的一代人,會不曾留下痕跡?

歷史太長,我們難以現在就為大歷史論斷。但我們可以謙虛一點,聆聽那歷史的大河,悄悄的流動,無聲的起伏著,在人心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2700303,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