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靈魂可以自由來去,可以選擇想迷路的地方,我想,捷克是一個很適合靈魂徒步旅行的國度,尤其是「布拉格」這個容易讓人迷醉、讓心情迷路的都市。

第一眼決定是否愛上這個城市。我在布拉格不斷迷路,因為迷路所以看見不同的角落與生活的人群!以波希米亞水晶玻璃聞名的捷克,玻璃技法純熟,街上隨處可見剔透的玻璃花瓶、首飾、玻璃串珠跟造形精品;琥珀店、紅榴石、木偶……是觀光客的最愛,價格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加上巷弄間滿是有趣的藝品店、酒吧、百年骨董店和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格小鋪,一轉頭就忘了自己身處何方。然而,也因為迷路所以才有機會跟老奶奶級的店員問路聊天,感受一種「面惡心善」的捷克式溫柔,手中拿著溫熱的地圖指引方向,跟這塊土地似乎也多了一份繫連。

而每到一個城市旅行,我最愛的是到傳統市場和超級市場晃蕩,不為什麼地跟當地人一起擠市場,嗅聞生活的味道。因為迷路,讓我驚喜的發現布拉格舊城區的「哈維爾市集」,市場迴廊內整整齊齊的開滿魚肉鋪子,道路中間則是用雨棚搭起的市集區,一把五克朗的蔬菜鮮脆欲滴。買一串葡萄補充旅行中缺乏的維他命,跟身旁的胖捷克人一起秤斤論兩,想像當地人晚餐上即將烹調的是哪樣的美味好料,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才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觀光客!

居高臨下,登上「查理大橋」上的橋塔是全布拉格最適合遠眺蜿蜒的伏爾塔瓦河的地方。夏日的陽光用一種穿透的力量把紅瓦屋頂、綠樹、藍天襯托得清脆明亮。被稱為「百塔之城」的布拉格,保留著中古世紀的各式塔樓,就像是在城市的土地上種滿尖塔似的,哥德式的、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百塔,用一種寧靜的姿態向天爭妍。

最醒目的高塔要算是布拉格「城堡區」山坡上的「聖圖維斯特大教堂」了,從1344年開始,在國王查理四世的睿智下,用五百年的光景興建了這座橫←古今的哥德式大教堂。布拉格城堡區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堡區,除了教堂,還有中庭、皇家花園、黑白塔跟「黃金巷」,巷子內還有大作家卡夫卡當年居住的22號藍色小屋。在城堡內不會迷路了,但是城堡的故事讓人迷醉!

布拉格不大,但是舊城區的魅力,讓我一連迷路三次才看到傳說中的「天文鐘」。這個「繞著地球走」的天文鐘建於西元1410年,精緻的鐘面傳達了當時的天文觀,下面正中間金黃色的「黃道十二宮」圖則是畫家馬內斯1865年的彩繪。天文鐘是個會報時的鐘樓,整點時分耶穌和他的門徒會依序走出跟大夥兒見面,為了這個精采的鏡頭我和同伴淋雨、迷路、清晨即起,終於分秒不差的欣賞到這美麗的傑作,雖然完全看不懂到底是幾點幾分,但真是一幢令人迷惑的藝術傑作啊!

從台灣飛到捷克大約要12至15個小時,夏天的夜裡可以欣賞教堂音樂會、可以看黑光劇跟木偶劇,然而我最懷念的卻是那一個個無所事事的夜晚。歐洲夏天要到晚上十點以後天色才漸漸暗去,吃過晚餐,不再想著Shopping List上的品項,心情跟著月色沉靜了起來,伏爾塔瓦河畔的街燈一盞接著一盞點亮,查理大橋褪去白天的觀光人潮,只剩下靜謐的氛圍,遠處山巒間的布拉格城堡也打上鵝黃色的燈光,加上夏日涼風吹拂,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感覺更怡人自在的呢?

漫行,喘口氣,再來一杯皮爾森啤酒舉杯禮讚這個神祕的國度。走吧,去捷克!讓靈魂偶爾徒步旅行。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506506.shtml



水晶流影
【郁雯】

去布拉格之前,心中就決定要買一盞水晶燈。

到捷克不買水晶燈,就像在布拉格不想談戀愛,是很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屋齡四十,不僅晚上,連白天都有鼠輩橫行的舊公寓,而且是租來的房子,即使掛上一盞華麗璀璨的水晶燈,還能起死回生嗎?

果然,那盞一路千辛萬苦從捷克手提到維也納,再由巴黎、香港輾轉回台來的水晶燈,原封不動待在紙盒裡,靜靜睡在儲藏室角落。

2005年冬雪紛飛之際,布拉格依然被旅人攻占。有人貪圖淡季旅費便宜,有人遷就假期,城裡城外,人潮洶湧。初見這個百塔之都,陰霾微雨的天氣,多多少少壞了旅人的興致。

但布拉格實在太美,美到無法與天氣計較;出生在這個城市的作家濟雪(Egon Erwin Kisch),一直憂心沒有一本真正描寫布拉格的小說,1913年他寫道:「這座永遠在戰爭陰影下,令孩童害怕,令老人憂鬱,並發展出一種獨特之美的城市,對人們施展魔法,使大家只能愛著她。」

布拉格的魔咒像隨時會氾濫的伏爾塔瓦河,操縱這個城市的悲歡。從西元五世紀開始,當時的歐洲人稱這裡為波西米(Bohmi),沿著河岸建立村落;九世紀這裡成為一個國家,就是捷克;十世紀羅馬教廷在這裡設立大主教,從此布拉格開始與羅馬密切交流。雖然經歷一千多年的戰火蹂躪,各大民族的鐵蹄進進出出,無情的戰火焚盡野心與苦難,平息背叛與憂傷,將愛與美留給布拉格。

這裡的教堂與房子是一部完整的歐洲建築史,伏爾塔瓦河面泛著溫柔的水光,不知道多少人像卡夫卡一樣,雖然童年時曾夢想去遙遠的國家遊歷,卻終其一生在布拉格度過。

卡夫卡不曾離開過他的故鄉,現在的異鄉人卻從全世界湧入這個歷史古城。旅人按圖索驥,以舊城廣場為中心,信步穿梭在各觀光景點,累了就找咖啡廳,看人也被人看,在瀰漫咖啡香的空氣裡,將自己慢慢地融化,化為風景一部分。

別怕迷路,每條路都通往廣場,而我卻特別迷戀布拉格巷弄間的櫥窗,每家店都令人流連忘返,忍不住按下一道又一道的快門,深怕錯過任何一幅傑作。

離開的那天剛好是情人節前夕,整個布拉格都在呼喚愛情,精心布置的櫥窗爭奇鬥豔;鮮花嬌嫩的愛心、水晶剔透的愛心、蠟燭火熱的愛心、馬克杯樸實的愛心、巧克力甜蜜的愛心、小天使頑皮的愛心、葡萄酒微醺的愛心……讓整個布拉格傾城相戀。

而我即將離去,趁陽光露臉,再次趕往查理大橋拍照,匆忙間瞥到路邊櫥窗內一盞水晶燈,迷離垂墜在整片豔紅之間,一道漆黑的拱門,彷彿通往神祕之境。我忍不住回頭,倉皇按下快門,快速以視窗檢視,水晶流影迤邐迷濛,焦距甚至沒有對好,本想馬上按下清除鍵,不知為何,那片晃動的光影,神祕的紅與黑,深深觸動我的心。面對眼前的美景,我們究竟能留下多少吉光片羽?人生總是不斷的錯過,太多的悵惘,太少的回頭……

這張僅差幾秒鐘就被刪除的照片,後來被文友選為小說集封面,名為「流旅」。旅行再久,終得回家,心若無歸屬,在家亦如流放。

那盞遠從捷克隨我返家的水晶燈,終於掛在新家寬敞的客廳裡,也許我心底早就渴望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那盞燈,是來自布拉格的魔咒,讓我終於美夢成真。

【2006/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506488.shtml




文學裡的布拉格圖象
【劉森堯】

卡夫卡:《審判》  

在《論小說藝術》一書中,有人問昆德拉在共產黨統治時期,布拉格像什麼樣子。昆德拉回答說,去讀卡夫卡的《審判》,這本小說中的城市就是布拉格:一個扭曲了的、冷漠詭異的、夢幻一般的布拉格。

卡夫卡並未指名他的城市就是布拉格,他所描寫的是一個夢幻城市裡的一樁夢魘:銀行裡的一位高級職員約瑟夫‧K有一天早上醒來,不知是否遭人惡意中傷,竟莫名其妙被逮捕了。

這是二十世紀最怪異的一本小說,也可能是最好的小說之一,這是一本有關人類處境的寓言,其中所展現的隱喻性格可說無比細膩奧妙,這本作品可說和卡夫卡自己另一中篇傑作《變形記》異曲同工:人在困境中的掙扎,最後以絕望收場。

事實上,《審判》和《城堡》以及《美國》一樣,都沒有真正完成,都是沒完沒了的夢魘寫照。卡夫卡不想完成這些作品,正如同他不想出版它們的想法一樣,也許他認為這些只是他個人夢境的寫照而已,為什麼要公諸於世呢?只是他不知道他正寫下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少見的偉大傑作。幸虧他生前好友布勞德,我們今天才得以讀到這些作品,沒有完成,卻多少蒙上些神祕色彩,同時也增添了某種說不出的魅力。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不朽》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奧匈帝國時代卡夫卡筆下的布拉格,我們來到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昆德拉筆下的布拉格。從卡夫卡的時代,歷經昆德拉的共產黨時代,如今時序早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一百年來布拉格已經過許多人事變遷的洗禮,它依然矗立在那裡,永遠是個美麗迷人的城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本精彩的「後設」小說,圍繞兩個中心主題:「布拉格之春」和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是每個當今捷克人心中的歷史傷痛,昆德拉利用一個自己民族飽受屈辱的背景,寫出他心目中生活和愛情的真諦,以及人的命運,他所追隨的正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所提出的命題,昆德拉從頭到尾都在戲謔模仿(parody)托爾斯泰———他們最後都在回歸田園生活中,透過雙手的勞動,從簡樸生活中尋到了生活的幸福。

《不朽》也是一本後設小說,昆德拉所戲謔模擬的對象是另一位前輩大師歌德,他從歌德晚年生活中一次愛情事件去說明不朽的真諦,艾克曼由於寫出和歌德晚年的對話錄而不朽,另一位年輕浪蕩女子貝婷娜則由於和晚年的歌德糾纏不休(她曾製造機會讓歌德把手放到她腦部上)也因此而不朽。

貝婷娜是歌德年輕時代一位情人的女兒,她長大後知道了這段戀情,就開始和歌德纏上,她一共給歌德寫了五十二封情書,大肆賣弄風情。有一次她被歌德妻子克莉絲蒂安甩了一個耳光,才結束這段戀情,但她從此也成了不朽。

【2006/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50647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