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台灣教育問題 (1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增設高中大學」、「小班小校」、「教育現代化」……十三年前的四月十日,包括大學教授、家庭主婦、學生在內的各行業三萬多人走上街頭,大聲說出他們心底的渴望。他們不僅要求全面改造當時的教育環境結構,更希望傳統僵化的教育體制可以徹底鬆綁。

這場看似嘉年華會的盛大遊行,就是四一○教改運動的起源。兩年後,當時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提出了「教改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也核定「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大規模的教育改革工程,就在廣大民意的期許下正式展開。

當初教改的立意,是讓孩子依其性向,透過多元的教育讓他們做多元發展。只是諷刺的是,教改十年下來,孩子的發展沒有多元化,依舊與升學考試纏鬥不休;反而是補習班因應教改後的課程內容,「業務」變得多元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日前宣佈將實施十二年國教。這本值得慶幸,雖然晚了很多年。畢竟提高全民的教育水準,政府責無旁貸,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進步的原動力。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教育部對於十二年國教所必然會面臨的所謂「明星高中」存廢問題,卻出現三日三變的說法。頭一天說已經擇定三十六所「明星高中職」,可以全國跨區招生。第二天中教司即刻改口說沒有「明星高中職」名單。第三天則完全否定,說沒有「明星」,也沒有「菁英」。教育部對名單擺不平引發的反彈,所顯現的軟弱和缺乏擔當,令人對十二年國教能否安全上路,感到懷疑,也令人不禁要問教育部為何悔談明星高中?

大家別忘了,教育部前年推出的另一項德政,要在五年內把一、兩所大學推向世界百大。那時教育部很聰明,知道要拚世界百大必須撒錢,所以就很大方地撒了五百億,並且挑了十二所「明星大學」作為候選。提高學術水準,增加全民智慧,其理想崇高,目標明確,沒有人會反對,因此很快獲得立法院通過,雖然許多人懷疑它成功的機率。但現在教育部為何變糊塗了呢?難道要擠進世界百大不需要人才?難道人才不需要從小培養?沒有明星高中又何來明星大學?沒有明星大學又何來世界百大?今日的明星高中不就是明日世界百大的搖籃?如此教育部為何又避談明星高中?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一女校長周韞維:離免試升學還很遠 【中央社/台北二日電】 2007.03.02 06:06 pm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周韞維今天表示,在教育部現擬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下,未來仍應該存在學測的門檻,而不是「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因此,目前離免試升學的階段仍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

周韞維說,一般社區高中是以三個行政區做一個社區,有部分學校申請大社區,這是以整個台北市為一個社區,在不知道將來社區學區如何劃分下,只要國中學測還存在一天,它仍有一定的篩選及評比。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據了解,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今天的立法院施政報告,將以力推十二年國教為主軸,自今年開始啟動,拉近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高中職社區化,改變考試制度,計畫最快在二○○九年達成免試升高中目標。

據了解,整個「十二年國教」計畫自今年下半年啟動,自今年九十六學年度起,先解決經濟弱勢高中職學生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問題。

補貼低收戶子女讀私校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塵封四十年的教育部檔案資料揭密,白話、文言及成語爭議,早在實施九年國教前夕即掀起熱烈討論。文字學家、師大教授趙友培當時表示,要提高學生國語文程度,應讓學生先把白話文寫通順;台大中文系教授毛子水更進一步指出,新編的教科書要避免太古的典故、成語或字彙。

上述論點,和四十年後教育部長杜正勝的想法不謀而合,教育部甚為重視這項檔案資料。

延長九年國教前夕,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廿八日「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文化組,舉辦「延長國民教育第二次座談會」,這項檔案資料最近被整理出來。檔案記載,當時的教育部長閻振興和台灣師大校長劉真、師大教授趙友培、台大中文系教授毛子水等學者座談內容。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前天才說,為推動十二年國教未來只有卅六所「明星高中職」 才能跨區全國招生,其他高中都要轉型為社區高中,惹得各地高中紛紛跳腳。為了滅火,教育部昨天改口,表示沒有明星高中名單,未來只要「自認」是明星高中,都可提出申請。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天宣布後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也表示,未來會有卅六所明星高中職可以單獨或聯合招生。由於反彈聲浪超乎預期,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下封口令,教育部甚至推翻前天記者會中所說已擬有廿四所明星高中、十二所明星高職名單的說法,昨天全都改口說「根本沒有名單」。

教育部原本屬意的廿四所明星高中,在北北基考區共有六所,包括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政大附中、中山、成功,北縣、基市都無一上榜;台南市則有四所高中入列,包括台南一中、台南女中、台南二中、家齊女中;此外,還有雄中、雄女、彰中等。未被列入明星高中的學校如景美、松山等校,昨天均強烈表達不滿。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能否嚴肅看待後年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承諾? 【聯合報/社論】 2007.02.28 03:23 am

「延長十二年國民教育將在三年內實施」。這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最新的施政報告重點嗎?非也,這是多年前的行政院長李煥所作的政策宣布,時間是民國七十八年。

政府宣示實施十二年國教,已近二十年之久。公元兩千年年初,當時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身分的連戰,也作過同樣的政策宣布,並稱「實施時機成熟」;和今天的蘇貞昌一樣,也強調並非為了選舉考量才提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社會愛心人士與圖書館合力捐贈圖書成立的「斯拉茂部落圖書室」,初步實現斯拉茂(梨山、佳陽、松茂部落社群)在知識上的涉獵與智慧傳遞。圖書室將在二十二日大年初五舉行「開館啟用典禮」,屆時提供部落社群的人免費借閱圖書。這一個知識殿堂是全國民眾攜手打造。

這個希望工程是全國各地的民眾與團體一起合作,打造一個台中縣和平鄉後山地區的希望,也讓沿著斯拉茂社群鄰近路程約四十分鐘的斯加耶武(環山部落),被受邀共同使用這個圖書室的資源;山上的孩子因為大家的「希望工程」視野更延伸。

籌劃這個部落圖書室的斯拉茂文史工作隊娃利斯‧羅干(王捷茹)十八日表示,當初規劃募捐民眾的贈書,就是希望讓部落的孩子,以及所有山林住民,擁有幸運且很積極建設性的願景。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十六學年度大考學測的人工閱卷工作剛剛結束,本人身為一五○位英文考科閱卷委員之一,與來自各大學英外文系的其他老師,上個禮拜都在兢兢業業地面對這項工作,有些心得,也有些感想。

自閱卷委員的主觀角度觀之,今年英文閱卷最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比以往辛苦。大考中心的閱卷場所早上八點開門,隨即就有大半的老師坐定閱卷,直到晚上八點打烊時間,各組老師還在孜孜矻矻,埋首工作,鮮少有人提早離席,像極了大考前燈火通明的圖書館,擠滿了K書考生的盛況。究其原因,乃是今年的考卷不好改,花時間。為什麼不好改、花時間?因為空白卷的比例低了很多,而且卷上答案都寫了不少。今年翻譯、作文的題目簡單,考生大都能輕易發揮,應該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然而,這代表本屆考生的英文程度比較好嗎?我個人存疑。因為題目簡單好發揮,除了零分的比例大幅降低之外,並沒有明顯提高考試的成績。在我所批閱的二六○○份考卷裡,高分的一如以往,鳳毛麟角,低分的仍多如牛毛,而且錯誤的類型與歷年相較,還是大同小異:單詞不會拼、標點不會標、文法搞不清、結構亂糟糟。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潮流,吸引港澳學生來台升學,陸委會委員會議昨天通過修正港澳學生來台就學辦法,開放港澳學生得以免試申請來台就讀研究所。

同時,港澳居民申請來台就讀大學的資格,除醫學系等少數特別學系外,從在港澳連續居留八年的條件縮減為六年。

陸委會港澳處長蔡之中昨天說,高等教育必須面對國際化的潮流趨勢,這項修正將可提供給港澳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預定今年中新學年開始,在港澳大學畢業者,或在台大學畢業的港澳學生離台連續二年後,都得以免試申請方式來台就讀研究所。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0周年,國外很多導演都打算把它拍成電影,但這段歷史在剛出爐的翰林版高一歷史課本卻「不見了」,其他版本也只有短短3、4行。

高一下學期歷史課本因為95課程暫行綱要而重新編纂,在北一女、建中、松山及石碇高中學生協助下,本報取得今年2月才熱騰騰出爐,計有南一、康熙、翰林、三民、龍騰等五家出版社發行,五個版本歷史教科書對南京大屠殺的處理略有不同。

北一女中使用的翰林版,用了22行課文談「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與影響」,隻字未提南京大屠殺,也沒有圖片;建國中學用的龍騰版,則是著墨最多的版本;五個版本中,龍騰和南一有文有圖,康熙和三民則有圖無文。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按: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劇情描述一位鄉下小學的代課老師為教育奮鬥的故事,但當下的台灣卻上演「恨不得少一個」的教育戲碼。許多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在當局的政策下,或被裁撤、或被併吞,也許這些小學生不禁要問:「媽媽,上學的路為什麼這麼遠?」

這一群小朋友的故事宛若日劇「琉璃之島」的翻版,為了避免走向廢校的命運,一所又一所位在山巔水湄的迷你小校,不斷地上演找孩子入學,或與教育行政單位拔河,以掠過保存學校最低門檻的戲碼。

全台灣百人以下的小型學校有五百六十多所,受到少子化的影響,這種小校推估一年會增加三十到五十所。儘管部分縣市首長承諾,任內不會裁併(廢)任何一所小校,但有誰能告訴這些小校師生和家長,學校真的會永續存在?面對存廢的不確定感,即使孩童稚嫩的心靈,也不免有淡淡愁緒和莫名的失落感。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教育部去年三月宣布將在民國九十八年大學入學學測加考公民社會,當時就引發不少的討論。最近,基於九十五年所頒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時綱要」(簡稱九五暫綱),各出版社編撰之新版高中公民社會教材業已出爐。據報載,高中教師許多人對新教材表示歡迎,認為貼近生活,有利於教學;但是也有教師提出不同的觀察,值得我們關注。

各版教材編寫皆基於九五暫綱,因此首先要檢討的,當然是九五暫綱內容的適宜性。該暫綱將公民與社會課程分為兩年四學期,每學期兩學分。這四個學期中分別納入心理與社會、道德與法律、政府與民主、經濟與永續發展四塊。這樣的分割依現代學門分類的傳統當然並無不可,但是就高中生通識教育的角度來看,就有檢討的空間。因為通識教育著重知識的銜接、貫穿與批判;若是請四個不同領域的學者就各自領域臚列學科重點,然後拼湊壓縮而成所謂課程大綱,主事者自己卻沒有銜接、貫穿的視野,那麼公民社會四科的課程綱要,就形同四塊著色各異的馬賽克磁磚,拼起來但見殊象而不見整體,內容繁多龐雜,那就注定了教材的編寫方式與學生的零碎記憶。不幸的是,教育部九五暫綱的公民社會內容,就是這樣的零散拼湊。

以單元二涵蓋之道德與法律為例,綱要中列出公法與私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等抽象區隔,又介紹契約法、身分法、訴訟主體、訴訟程序、訴狀等相關內容,就完全是以切割濃縮式的法學序論灌輸給高中生。再以單元三涵蓋之政府與民主為例,綱要中臚列介紹總統制、內閣制、半總統制、雙首長制等僵硬體制分割,也介紹歷次修憲的要點,看起來完整周延,卻顯然忽略了主導這些制度與修憲改變背後的關鍵性政治操作。平心而論,高中生又能從這種總統制/內閣制的背誦中,得到多少台灣政治發展的真實意涵?單元四的經濟與永續發展綱要,其貨幣市場、貿易政策、出口補貼、市場不均衡之調整等,恐怕都是一般高中教師難以完全理解的觀念,而永續性、失業種類等主題,亦失之細瑣。高中生對於這些內容,除了背誦記憶,能夠真正掌握的也是有限。追根究柢,我們需要灌輸高中生這麼多雜亂拼湊的知識嗎?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政治力強烈介入,且只准一種聲音編寫,立委李復甸、律師李念祖,認為已經侵犯憲法人民言論、著作、出版、講學自由,以及人民受教權的保障,九日發起立委連署,準備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聲請釋憲。

另考量本案涉及教科用書的憲法爭議,一旦採為教學內容,將對學校、教師及學生的權益造成重大不可回復之損害,故將一併聲請大法官在作成解釋前,先准予暫時處分,暫時停止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審定行為及其效力。

針對高中歷史教材修改,國民黨團與親民團昨日共同舉行記者會,痛斥執政黨假借編纂教科書須一綱多本多元化的名義竄改史實,以致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教育課本內容,充斥違憲觀點,心態可議,國親擬於三月立法院審總預算案時,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新高中課程的實施,歷史教科書上的統獨之爭,幾乎已成為改版必定上演的戲碼。而在一次次的意識形態衝突後,除了短暫的激化了社會對立外,這個社會似乎從不曾從中學到什麼教訓,只是靜待下一次的衝突再起。如果我們能認識到意識形態衝突的不可避免性,那麼或許可以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是消滅不同的聲音,而是讓不同的聲音都能找到發聲管道;而這種觀點在歷史教科書的實踐,便是要讓各種不同的史觀都能進入教科書,而這必須要透過多元內容歷史教科書才有可能達成。

儘管教育部一再強調「絕對沒有政治力介入」教科書審定,但可能因過去政治操作的斧鑿痕跡太過明顯,似乎沒有多少人相信教科書審定的公正性,更沒有多少人相信教育部願意讓不同史觀背後所代表的意識形態,都能公平的透過教科書進入全國的教室中,也正因此爭議不斷。那麼要如何才能結束這場歷史教科書的大戰?前有宋家復先生投書貴報呼籲要廢除教科書審定制度,對這樣的意見筆者也是心神嚮往,因為這或許是解除政治力介入疑慮最直接的方式。但對現階段的台灣社會,大眾已經準備好迎接自由制教科書的時代了嗎?

事實上對許多的學生、家長與基層教師來說,考上第一志願遠比教學多元自由重要的多,正因此一綱多本被視為反升學的洪水猛獸,某些縣市也正企圖「復辟」一綱一本的教科書。先姑且不對升學主義作評價,但在升學主義仍是社會主流的此刻,下猛藥式的改革,對真正使用教科書的學生而言,恐怕是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因為即使教科書政策是自由的,如果沒有以學生人格開展為中心,台灣的教育恐怕仍將埋入升學主義的墳墓。然而當教師使用教科書的選擇多元時,學生自然可以接觸不同多樣的思想,在未來的生命價值也多元開放。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彰顯「台灣教育主體性」,教育部昨天出版《台灣教育記事》。內容指稱,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清除日本教育的遺留,代之以全面的中國化教育,語言是首要之務,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禁止日語,獨尊北京話,並且壓制台灣本土語言,也壓制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

這本冊子(英文書名:Highlighting Taiwanese Education)明顯將國民黨和中國化劃上等號,民進黨和本土意識畫上等號。

這本冊子說,一九四九年實施戒嚴,長達卅九年,教育黨國一體,「反共抗俄」、「效忠領袖」充斥於校園,軍人進駐中等以上學校施行軍訓。國語文、歷史和地理等與個人人格發展有關的課程,都由中央統一編著。戒嚴時期的教育,係以中國為立足點,缺乏台灣的主體意識。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校長李嗣涔長年研究「撓場」現象,又掀風波!中央研究院院士鄭天佐及多位台大物理系教授齊聲指控,在李嗣涔授意下,他指導的碩士畢業生論文竟「封鎖十年不公開」,違反學術研究可公開分享、接受公評的倫理,要求他對此公開道歉。

台大物理系教授楊信男還指出,李嗣涔得悉有人查閱後,不只他學生的論文被鎖住十年,連參考文獻中引用俄籍學者Shipov(西波夫)受爭議的理論,後來都被刪除掉,前後完全不一樣。他直指李嗣涔有意規避外界審視。

爭議參考文獻 也被刪除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中興大學「張邦彥事件」及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涉入的台大醫學院論文抄襲事件之後,最近又爆發台大的「鎖論文事件」。這幾件有關學術倫理的案件,所涉單位層級都不低,不是國內最高學術單位、就是大學或醫院的龍頭單位;相關人士有中研院院士、國科會主委、大學校長。何以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一流的學術單位與學者,竟然爆發那麼多涉及學術倫理的爭議?也難怪不只學界大譁,民眾原本景仰的眼光也被驚訝所取代了。

近來,部分媒體對「張邦彥事件」的討論已多,雖然事件的嚴重性尚不至使台灣學術界在國際蒙羞,但揭露中興大學論文有抄襲之嫌的是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ce》,可見得這起所謂的「電腦修圖」事件,放在較嚴謹的國際學術社群中討論的話,還是有其缺失存在,並非如國內某些學者主張,只是研究生操作電腦不當的技術性問題而已。嚴格來說,問題的底層,其實是國內年輕學子撰寫研究論文態度的嚴謹與否,乃至對於「真理」、「真實」的認知與尊重程度。但這能只責備學生的疏忽嗎?在他們的求學過程中,師長們是否完整的教導他們有關學術倫理與操守的精神與堅持?

同樣的,兩位中研院院士涉入的台大醫院論文事件,其中也有資淺醫生涉嫌抄襲,而掛名指導的資深學者不查,出手投稿後才被發現有問題而緊急撤回。而此一事件因為牽涉學者的學術地位更高、甚至有國科會主委的身分,影響層面,也就不止於一校一人而已。事實上,這件學術倫理疑案,因為掛名指導者之一是國科會主委,在學術界引起的討論更大。陳建仁在第一時間向行政院提出辭呈,經行政院長慰留,他順勢接受。但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行政院團隊正在多事之秋,他不願增添行政院的困擾,因此接受慰留。這種說法讓人訝異之處是,國科會主委固然是行政院的科技幕僚、行政院長是他的長官,但「國科會主委」更常面對的是全國學術界,如果對行政倫理的尊重、甚至說是服從,超越了學術社群應有的價值觀與規範,最高科學政策幕僚長將如何面對更廣大的學術界人士?「國科會主委」是一時的政壇官銜,「學者」是終生所處的場域與身分,何者為重?更不要說,國科會的執掌之一就是負責執行學術倫理規範,處理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1.31  教科書審查制 廢了吧 宋家復

身為史學工作者與家長,筆者全心擁護教育部堅持推行的多元自主原則,但也正因為如此,筆者要呼籲儘速廢除現行的教科書審查制度,由內容審查核准制縮減成為形式審閱建議制即可。

到底是武昌起義還是起事,清廷治理台灣是移民還是殖民?在專業學術的論述領域裡,當然都可以討論;身為一位家長,筆者也不介意孩子在上歷史課的時候,因為讀到使用這些措辭的教科書,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這些議題。但是,這和教育部長選人任命成立一個所謂專家學者組成的委員會來替人民決定哪些教科書可以出版、哪些該被採用是兩回事,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教科書審定制度。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東華大學楊姓同學因涉入與房東糾紛而自殺身亡,再度引起社會對學生住宿問題的關注。教育部也再次被要求應提出一個整體學生宿舍政策。

歐美優良大學很多是將教育與生活結合,而以學生宿舍為培育基地。台灣去參觀過英國的牛津、劍橋、或是美國東岸各名校的人不少,或是從一些電影上也可看到,他們的大學本部學生是分住在互相競爭的各宿院,內有膳廳、一切育樂設施、圖書館,且各有駐院教授導師、助教。這是學生的生活單元,課堂外的學習中心,社交網絡的建立地,也是人格的養成環境與心理上的認同對象。要追溯他們的菁英教育的培育方式,應從此處開始。

我國舊時書院亦有給合求知與身教的傳統。在今知識割裂的時代,更應有以生活環境來整合大學教育的需要,可惜有此認知者不多。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